价格便宜,保证正品,选择更多,一系列优势让被称为“海淘”的跨境电子商务被大批消费者青睐。然而,受限于海关政策、物流和税收规则,“海淘”一直游走于“灰色地带”。2014年新年前后,上海、宁波等跨境贸易平台上线运行备受关注。“正规军”参战海淘,能否为跨境电子商务探索出一条阳光下生存的新路径?
新年伊始,多家媒体发布消息称,依托上海自贸区的首家免费国外电商代购平台海淘网即将上线。在最初13个小时内,这条信息被海淘爱好者们转发了6132次。而就在之前的2013年12月28日,上海自贸区正式启动了自己的官方海淘平台——“跨境通”,这也是全国首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平台。2014年元旦当天,宁波保税区跨境贸易平台也正式上线运行。
走向规范但仍未纳入监管
上海自贸区和宁波保税区两大海淘“正规军”平台的上线,被业内视为跨境电子商务阳光化发展的标志。
在上海自贸区的“跨境通”网站上,目前主要有涵盖服饰、箱包、食品、母婴用品和化妆品5大类500多种商品,每一样商品都在价格处标明了进口税,消费者可以直接点击下单,使用跨境外汇支付。跨境通采取类似淘宝的方式,作为开放平台吸引卖家加盟,卖家在收到订单后,经电子报关报检,再经海关征收个人行邮税,商品入境后由快递公司派送到消费者手中。
“目前的测算是,同样的国际品牌商品,在‘跨境通’网站上的价格要比国内实体零售店优惠约30%。”根据负责运营“跨境通”的上海跨境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颜静的说法,传统进口贸易的环节加价要远高于关税成本,普通消费者通过“跨境通”网站“海淘”,虽然要支付关税,却是明明白白的合法消费,相关进口商品价格也仍然具有竞争力。
与偏重“轻奢侈品”的跨境通相比,宁波保税区跨境贸易平台上的商家们更偏重于销售诸如纸尿裤或者保温杯这样的生活用品。截至目前,已有4家跨境贸易企业入驻,消费者需要从平台直接跳转到不同企业的网站进行购买。其运营方宁波国际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口部负责人陈小姐表示,目前每周能收到订单3000多个,买家分布在全国50多个城市。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