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江苏赛成国际集团旗下的“欧洲纺织中心”正式开馆,这个历时3年的项目终于正式营业,可想而知前期的准备工作大量且繁杂。与赛成国际集团副总裁、德国欧洲纺织中心总经理汪松的采访就在开馆前几日,可以感觉到越洋电话那头的他对于新中心的开馆营业既保有信心,又带着一丝期待被检验的兴奋。
“走出去”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真正能够告诉企业如何“走出去”,“走出去”又会面临何种困难的人少之又少。汪松可以说是“走出去”的行家,他曾被企业长期派驻东欧和非洲开拓业务。在他看来,“走出去”会遇到很多困难,然而任何困难最终都离不开一个人字,梳理好客户、员工、当地政府及群众的问题,“走出去”就已经成功了多半。
客户:质量说话最管用
ETC是赛成国际在德国石荷州注册的纺织品牌,目前主要销售家纺产品,并在当地开设了约800平方米的销售展示中心,而其生产环节仍在国内。汪松表示,在德国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开发客户。首先因为德国人非常保守,他们很难接受新供货商和新品牌。此外,在很多并不了解情况的德国采购商眼里,“made in China”等同于廉价低质,中国制造在国外的媒体形象和公众形象并不理想。汪松说:“这可能与国内家纺企业曾一直着眼于如南非这样的中低端市场,并为了争夺资源大打价格战有关系。但是在德国,企业拼的是质量,赛成敢于走进这里,就意味着企业有过硬的产品。为了向采购商证明中国制造也有好产品,我们只能亲自上门拜访,让他们眼见为实。”
为了开发客户,“欧洲纺织中心”开辟了多种渠道,如在当地媒体投放广告、参加展会、加入当地相关协会以及购买行业数据库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客户拜访。汪松表示,以前欧洲市场并不是赛成国际开发的重点,因此“欧洲纺织中心”没能依托集团优势积淀老客户,而是完全从零开始。让他欣喜的是,经过多半年的试运营,ETC已经积累了几十家客户,其中不乏一些大型连锁超市。汪松表示,开发新客户是企业在海外生存的必备本领。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