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风雨,从销声匿迹到重新崛起,用西北人骨子里倔强,重现了老品牌的无限生机
提到“兰州三毛”,许多人内心都会升起一缕怀旧与感动。在兰州人心中关于幸福的片段里,“三毛”作为品牌成了一种见证。那个陪伴过几代人的华达呢,无疑是那个年代最温暖的记忆。几经风雨,曾经深入人心的老牌子在时代的大潮中辗转起伏,从销声匿迹到重新崛起,西北人骨子里倔强,造就了如今“派神”的无限生机。
技术创新 破茧重生
兰州三毛实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兰州三毛)自1997年5月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三毛派神”以来,经济运营情况并不理想。这个曾号称“亚太之最”的兰州三毛,在2004年、2005年度连续两年巨额亏损。遭受沉重的打击使兰州三毛身陷困境,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公司股票也于2006年4月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三毛派神”变更为“ST派神”。
面对困境,兰州三毛3000多名员工上下一心,化危为机,制定出做精做强毛纺主业的思路,开始对外调整拓展市场,努力改善企业经营发展的环境;对内加强管理,挖潜增效,主动防范经营风险,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此后,兰州三毛连续3年盈利,债务大幅降低,彻底解决大股东占用等问题,硬是把企业从生存的困境中挣脱出来,撑起了生存和发展的一片蓝天。2009年12月31日,兰州三毛被批准“摘帽”。2010年初,许多股民惊奇地发现,股票交易显示屏上,兰州三毛股票的“ST”帽子没了,老朋友“三毛派神”重新回归。
技术创新是兰州三毛破茧重生的秘籍。2007至2009年的3年中,兰州三毛共自筹资金2300多万元实施纺纱生产线改造重点项目,共争取到政府项目扶持资金500多万元,企业的设备装备水平得到了提升,增加了其新产品冲击国内外面料市场的信心。兰州地势偏远,市场资源薄弱,然而,被称作“纺织孤岛”的兰州三毛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打开了市场通道。
去其糟粕 取向高端
在中国纺织产业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提升的新阶段,当今世界品牌经济对人才和技术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兰州三毛正是看中了这一契机,将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工作着眼于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进步的新特点、新趋势,坚持“做精做强毛纺主业,适度多元化发展”的目标,不断提升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成功开发了温控空调面料、超柔衬衫面料、双层面料、大提花礼服面料、环保再生纤维面料等新产品,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信息差异和技术差异。
为了打造出个性化时尚品牌,兰州三毛率先采取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水平与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有序开发了“淘汰纺织落后产能产业技术升级改造”、“出口面料毛条染色技术改造”等项目,并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省工信委、省国资委、市商务局的大力支持。此外,兰州三毛向省市政府相关部门上报了“重点流域工业污染防治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典型示范推荐项目”、“甘肃省兰州市毛精纺呢绒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2013年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专项资金”、“小浴比低温染色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多项能够推动企业发展水平的项目,力图通过这些技改项目推动自身发展。
当前,面料的科技含量和流行元素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服装的重要前提,消费者对毛纺产品易洗涤、易保养的特性更加注重,下游企业对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加大了要求。兰州三毛市根据这一现状,选择了羊毛防缩可机洗技术对面料进行后整理加工,在绿色环保的前提下达到机可洗标准,实现服用过程中易打理易保养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经过市场调研后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羊毛产品的大军,年轻、时尚、闪耀成为流行的主题。对此,兰州三毛采用了漂光整理技术,为时尚面料的研发注入了活力,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加工技术,使毛织物的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薄膜,解决了面料晦暗粗糙的问题。环保型设备、环保型染料和助剂开发应用符合了毛纺面料开发多元化的趋势,不仅缩短了染色时间,降低了能耗,还解决了染整后处理废水循环使用的问题,真正做到向环境友好型发展的要求。在2012年的新品研发中,产品新材料的应用跟以往有很大的变化,弹性纤维、绢丝、马海毛、珍珠纤维、柔丝纤维、大麻纤维,亚麻纤维、竹纤维、金属丝、天丝等。随之而来的是新工艺的应用,有可喷淋洗、水洗、抗皱、抗菌、强光、凉爽、抗紫外线、机可洗等新工艺为为这些产品注入了更丰富的内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