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展望2014可穿戴设备:“科幻”面料走进生活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4日

 

可穿戴设备 3D打印 机器人

只要我们仍然对科技有着丰富的幻想,那么就能不断努力,让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出现在纺织行业和日常生活之中。

我们看到过去只能出现在科幻梦境中的东西,如今已经应用在人们每天的生活里了。现在,纺织企业生产将用上机器人,用3D打印技术制作面料和服装,把衣服本身变成计算机,对纺织面料行业来讲,看上去似乎不可能,或是不切实际,但是在2014年它们可能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可穿戴设备

以前的概念是,人们穿戴一件内置有计算机的衣服,而现在的概念是,衣服本身变成了计算机。

可穿戴产品汹涌来袭,不仅引发了科技领域的更新换代,也在纺织服装行业竖起了一杆大旗,奢侈大牌纷纷和科技大腕联手,以期共同搭上这趟007式的科幻动车。

近日,在旧金山Mobilebeat峰会上,三星首席战略官Young Sogn表示:“最终,你会感觉不到自己使用了可穿戴设备,它可能是衣服中的面料,眼镜或者手表。”

2013年谷歌和耐克双双推出的智能“仙履”,功能上各显其能,耐克SE搭载了蓝牙4.0,支持追踪活动及实时查看数据;谷歌鞋会说话,能充当私人教练,还能将运动数据传输至移动设备。除了这些华丽丽的佩饰,科技因子也潜入贴身内衣之中。2013年12月,微软发布了能调节情绪提醒穿着者别暴饮暴食的智能胸罩;英国则推出了一款利用磁浮技术抗衡地心引力提升胸部的“Kewi”胸罩。

设计师弗兰切丝卡·罗塞利亚和瑞安·根茨受美国芝加哥科学和工业博物馆委托,设计出了一件嵌有2.4万个发光二极管的晚礼服——银河晚礼服。该晚礼服充电一次可发光30分钟。设计师表示,发光二极管应用的新技术不会使裙子温度过高。发光二极管耗能低,装在衬裙里的小充电电池足够点亮它们。其实,早在2006年,该公司设计的“拥抱衬衫”就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最佳发明之一。“拥抱衬衫”由传感器模拟穿试者的触感、皮肤温度和心跳频率,让相隔遥远的两名穿试者感受对方的“拥抱”。

应该说,可穿戴产品已有覆盖人体各部位的趋势,各种手环、手表、眼镜,腰上挂的、脖子上戴的、脚上穿的……“可穿戴”正变得触手可及琳琅满目,而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可穿戴”市场都在迅速喷涌中。据相关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14年可穿戴设备采纳率将增长250%;到2018年,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全球出货量将达到1.3亿台,10倍于2013年,而2016年的市场规模就有可能高达60亿美元。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39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