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美国落幕的3场产业用功能性纺织品前瞻技术讨论会,主题分别为“智能型电子纺织品市场展望”、“产业用纺织品技术拓展升级”、“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例如将纺织品与微电子相结合,将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与t恤相融合,实现心电图检测仪的植入,给用户提供检测和反馈,这是医疗与健身领域生命体监测的一项重要成果;在减轻患者手术中或手术后凝血危险的压力袜子上面装有可以调整电池供电的手持设备,患者可以自行对袜子进行调控;将培育出的碳纳米管“森林”用管轴碾成纳米管网,然后在其表面喷涂粉末,这些纳米管网随即旋转加捻成纱,再与棉或毛纱混织,形成导电性能优异的超导纺织品。本报特将其中受关注程度最高的专家理论与实践成果展现给读者。
电子智能纺织品连接虚拟与现实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纺织实验室主任 汤姆
最近对我较为深刻的影响是,将电子智能纺织品作为销售服务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仅把其看作一个产品。就像过去的手机公司,他们所赚取的利润并不主要来自于手机本身,他们用低于手机成本的价格来销售手机,然后通过提供充电服务来获取利润。
如今最令人感到兴奋的是纺织品能够具备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或刺激并作出反应的能力,特别是传感器和计算设备整合成的纺织品可用于制造智能服装,以及家庭和办公家具的外罩,它们能够感知我们的存在,监视我们的健康,了解我们每一个人的需求和动态。
同一时间执行多个应用程序
电子智能纺织品在美国市场需求潜力不容小视。过去由于投入太大,几乎所有的可穿戴式电脑都没有融入服装、硬壳背包或皮带式应用设备。然而,随着电子智能纺织品的出现,我们可以让穿戴式智能设备融入到服饰中,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正在尝试把电话和电脑等电子装置嵌入服装。
市场需要一种可以在同一时间执行多个应用程序的电子智能纺织品,而不是那些只有单一用途、实用性能有限的纺织品。就像早期的手机时代,19世纪80年代的手机体积庞大且功能单一,但今天的手机是时尚和多种功能相结合的。
朝着这个愿景,我们正在致力于开发硬件和软件技术,让一种纺织品可以同时拥有多个应用程序,并且可以加入新的应用程序,且无须重新设计就可以轻松地进行修改。此外,我们也正在设计开发电子智能纺织品的模拟环境。不久的将来,电子智能纺织品在体育、家庭健康监测、应激反应和个人防护装备等领域有可能会出现强劲增长。
电子智能纺织品在这些应用领域可以给用户提供检测和反馈,如英国一家公司开发出了一种能持续监测穿着者心电图和心率的智能t恤。该产品是将纺织品与微电子相结合,将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与t恤相融合,实现心电图检测仪的植入。与t恤相连的是一件轻巧的带有sd储存卡的测量元件,可方便地握于手中或置于t恤的口袋中。实时数据存储在sd卡中,然后通过蓝牙发送给笔记本电脑。这种移动设置使用便利,无须与固定的心电图测试仪相连,避免了繁多的连接线,可跟随穿着者灵活移动,监测能力提升,是医疗与健身领域生命体监测的一项重要成果。由于好处明显,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承担其中的较高成本的。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