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服装企业转战金融圈,是因是果?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4日

 

生产型服装企业是生产制造业中人力资源与资金需求密集的典型代表之一,它既需要一定的资金流维持生产经营运转,同时因为生产商品的大众普及特点又使其现金流能够快速的回流。也正因如此,使得在2012年浙江地下民间借贷风暴中,服装生产企业成为了重灾区之一。

服装企业的银行借贷难问题已经不须复述,虽然在借贷风暴之后国家出台了相关对于生产型企业的扶持与协助措施,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国家金融机构对于民间私营经营体的商贷资金把控,于是在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金融改革国十条”,以期利用国家与民间资本相结合的方式盘活更多的民间商业资本,同时希望改善民营商业企业的经营压力。其中第九条特别说明“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允许发展成熟、经营稳健的村镇银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内,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于是,部分大型服装企业也开始跨界开设或投资入股商业银行。其中最为迅速的要数江苏红豆集团,他们向工商总局递交了“苏南银行”和“锡商银行”(全称“锡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申请,并分别在2013年8月和9月相继获得预先核准。虽然最终结果尚难预测,但其敢于尝试的这一步已经成为了服装行业的先行者。

服装企业转战金融圈可以获得或是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或者说,他们的利益点在哪里?我们可以小试分析一下:

解决服装企业对营运现金流的渴望

我们依然可以将红豆集团作为案例:2013年一季度数据显示,红豆集团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0.44亿元,短期负债超过67亿元,占流动负债7成以上。在主营业务服装与橡胶轮胎毛利率降低及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情形之下,红豆集团的资金链将日趋沉重。而处于同样经营困境的服装企业则数不胜数。

因此,市场既然拥有如此之大的资金需求,那么所产生利益点也将会随之增加。通过以银行业为基点,既可以解决自营企业对资金需求的渴望,同时也可以对外实现借贷供给。无形之中就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增加了一头可自我控制的现金“奶牛”,不用担心国有银行“晴日借伞,雨天追缴”的无奈。

趋向更高收益的经营行业获取更多利益点

民营资本迫切需要挤入金融业,除了有自身资金业务的需求外,也与当前虚拟经济收益高于实体经济有关。从2011年开始,现有国内消费状态表现出整体经济环境下滑,市场对商品购买量与需求度下降,使得很多生产型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而与此反之的是,银行等金融服务领域的资本回报率却逐步升高,甚至远高于其他行业,由此而成为众多资本争相进入的领域。

一“难”一“易”,这种简单的算术题恐怕连小学生都会知道如何取舍。因此,我们也就会看到在浙江中东部城市间出现的许多传统实体经营企业家放弃了公司的经营,转向投身金融行业的行为。此行为无论是正规的金融投资渠道还是民间私下的各类借贷与集资活动,无不彰显着这样的烙印。

提升行业拓展与海外合作的支撑点

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历了不同的起伏,而此次的低谷显现则是由于外向加工型产业的跌落而造成的。随着“生产制造”向“品牌制造”的转型,无论是收购或引入国外的经营品牌与设计研发团队,还是将国内业已成熟的品牌及商品向国际市场进行推广,更多服装企业的经营升级也正开始积极的探索与尝试。由此产生的便是金融资本的支持与协助。

众多国际间的商业行为隐藏于其后的多是不同的投资银行与金融服务机构,一方面他们能够提供更为方便与快捷的资金支持,同时高度国际化与专业化的司法、商业及市场咨询服务能够为委托企业减少经营风险,使企业的“走出去”与“引进来”更加稳健。

提升高端商品的零售消费增值功能

虽然服装企业进入金融领域是初期探索,但也有可供参考的“前车之鉴”,如汽车生产企业的金融贷款与服务公司。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关联性比较高的行业,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供应与服务企业,还是在各个汽车销售终端的商品购买者,汽车金融公司既可以一方面为各零配件供应合作伙伴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会为那些汽车购买客户提供商业信贷服务,使资金始终在自己所创造的链条中循环,并随之产生新的收益。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19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