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服装行业中逆势增长的热门品类,国际快时尚巨头纷纷超额扩张,2013年在中国开店近千家。国内快时尚的“学徒”们在商业模式等方面也不断向ZARA、H&M等快时尚靠拢,并逐步下沉至三四线市场。
国外巨头抢滩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优衣库、ZARA、H&M(欧洲最大的服饰零售商)等12大国际知名快时尚品牌,在中国的门店数量达998家。近日H&M财务报表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新开门店数达62家,再次刷新了开店速度。
面对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加速扩张,国内以美邦服饰、森马服饰为代表的服装品牌正学习国际快时尚的模式,逐步提升供应链速度、加快“大店模式”转型。森马服饰董秘郑洪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国际品牌主要布局在一二线城市,并不担心他们的冲击,而国内几大快时尚品牌主力在二三线城市,并将进一步下沉。
以高周转、大面积店铺著称的国际快时尚品牌近几年加快进入中国市场,但其模式主要移植欧美的店铺形式,因此目前主要店铺集中于一二线城市。
相对于欧美的标准化市场,国内三四线市场时尚度低,差异化明显。郑洪伟认为,相对而言国内品牌在渠道部局和商品定位方面更有优势,亦是国内品牌的努力方向,但几大国际品牌确实有不少值得学习之处。
学习中的转型
学习ZARA模式的美邦服饰曾推出ME&CITY高端品牌,并主导大店模式。但随着部分旗舰店的关门,这一模式发展并不乐观。鞋服行业评论员马岗认为,美邦服饰平均店铺面积100多平方米,大店模式需要更为专业的商品企划团队,保持店铺的平效是国内品牌的一大难题。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表示,目前国内快时尚品牌仍处于学习的过程中,供应链效率低、产品开发能力弱是普遍现象。美邦服饰的失误主要在于ME&CITY品牌辨识度不高,美邦自身品牌发展大店模式将更有效果。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