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069,较前一交易日继续小幅上涨14个基点。
在人民币对外升值的过程中,对内贬值的现象也不容忽视。有机构预计,在人民币升值期间,国内消费物价指数年均上涨3%,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已然成为常态,这使许多外贸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陷入了无利可图的境地。
“外升”吞噬出口利润
吴玲是艾唐服业的女老板,2001年开始涉足服装生意,“那几年服装贸易好做,国外的经济环境也不错,很少考虑汇率问题,企业的利润很可观。”
时过境迁,如今吴玲的企业已经处于半休眠状态了。“从2005年汇改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由之前的8.3涨到现在的6.1,仅仅这一项就把企业利润全部吞噬了。”吴玲表示,在2010年的时候,公司有个订单因为人民币汇率波动而直接亏损了几百万元。“谈起人民币汇率,我的心跳都会加速。”吴玲笑着说。
而长河工贸有限公司市场负责人对记者说,2013年,企业遇到了经营困难,利润增长的速度赶不上汇率升值的速度。为了防止汇率波动幅度过大造成损失,公司现在基本只接工时短、周期快的合同。
根据BIS(国际清算银行)最新数据,2013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分别升值7.9%和7.2%,升值幅度较2012年的2.2%和1.7%有明显上升。花旗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今年人民币将稳步缓升,预计升幅为2%至3%。
人民币升值影响了企业接订单,而菲律宾、泰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也冲击了中国的出口。“但是,与我们有业务联系、给我们提供产品的许多中国外贸企业不会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因为工人的熟练程度是个大问题,公司没有时间去培养熟练工人。”外贸电子商务企业网胜科技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出口企业利润大幅被挤压,进口贸易相对好做一些。有金属进口资质的青岛某公司负责人对外表示,2006年,该公司进口铜材价格约为5800美元/吨,按照当时1:8左右的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4.5万元/吨,“如果这笔款拖半年再付,仅汇率上每吨就能赚3000元。”
“内贬”挤压企业生存空间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