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因储备棉成交延续低潮 猜想投放政策或将有变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4日

 据统计,截至1月22日,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累计成交561.6万吨;截止到2月11日,储备棉投放累计成交总量45.9万吨,综合收储和储备棉投放成交情况来看,到本年度末期,国家的储备棉库存要维持在1000万吨这样的1个高位水平,这占据全球总库存的6成,且库存原棉价格要高出国际棉价3000-5000元/吨。
  从2013年11月28日至2月11日,储备棉累计成交比例37.54%。其中,国产棉累计成交39.1万吨,成交比例33.87%。自1月8日起,国家不再投放进口棉资源,从图中可以看出,成交率快速下跌,除1月15日外,成交率均在低位徘徊。尽管春节过后,企业阶段性补库需求略有增加,成交率有所回升,相对于国内的高库存而言,显然这样的成交比例不尽如人意。
  故在多重压力下,业界普遍认为去库存应该是国家2014年棉花产业宏观调控的主打基调。
  据了解,企业表示参与储备棉竞拍不积极的原因,除去订单需求有一定影响外,还有国内棉花价格成本高、对储备棉投放资源结构不太满意及直补政策细则尚未出炉,后市并不明朗等因素。春节前就有消息指出3月底直补细则出台,因此,市场很多声音认为国家为加快去库存的进程,3月底以后会调整抛储政策,对政策变化方向的猜想风声水起,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降价投放,主打价格战,提升储备棉的价格优势。相对于其他政策来讲,直接降价投放更直观,但有部分企业认为这项政策明显会打乱市场秩序,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使得目前的行业形势进一步恶化,并不看好或也并不期望这项政策落实出台。
  二是关联配额,提高企业竞拍积极性。这是在企业的民意调查中,呼声最高的一项。很多企业认为关联配额会一举多得,首先会增加储备的成交量,帮助国家消化部分库存;第二必然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第三对于大部分维持生产的企业来讲,这项政策相当于一种普惠制,可以弥补储备棉资源结构的不足,并与已有进口配额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三是允许贸易商参与竞拍,拓宽储备棉销售渠道。储备棉的竞拍对企业资金要求比较高,企业必须在5个工作日之内将所竞拍棉花的所有费用打入指定的贸易帐户,有些企业因流动资金问题,不敢也不能快速、大量的竞拍储备棉,故猜测,国家也很有可能解除贸易商不能参与储备棉竞拍的限制,以此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现状,带动储备棉的成交量。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40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