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为期4天的CISMA展已当之无愧地成为国际缝制机械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富山品牌借助CISMA之东风已站在一个新的制高点,扬帆起航。
2014年1月17日,上海富山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良杰接受了《中国缝制指南》社长西川先生的采访。
富山品牌已深具影响力
CISMA期间,富山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展位面积、展台风格深深吸引了川田先生在CISMA期间看到富山的展位,对富山充满了好奇,富山品牌的发展力。川田先生对富山发展速度之快,展会面积之大甚为惊叹。
富山发展这么快是如何做到的?
富山付出了巨大的努力,7年的时间,才有了现在这样的基础。
富山团队在吴良杰的带领下不仅抱着谦虚的态度学习,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执著的坚守
吴良杰评价自己是“很专注的人”,他希望在国家千载难逢的大发展机遇中,带领公司的年轻人去创造一份自己的事业。
1990年,吴良杰在福建创办“宏运”,以经销商身份登上行业舞台。时值中国改革开放黄金时期,福建服装、鞋帽企业迅速成长带来缝制设备的巨大市场需求,抓住机遇的吴良杰不仅完成第一桶金的积累,更奠定了“宏运”在行业商贸领域的领军地位。
就在宏运事业蒸蒸日上的当口,吴良杰毅然决定涉足整机生产领域,创造自己的品牌。业内对此褒贬不一,甚至有声音称,这是在自讨苦吃。按照吴良杰的说法,做商贸相较于做企业,明显是轻松的,“但是我一直希望在国家千载难逢的大发展机遇中带领公司的一帮年轻人去创造一份自己的事业”。
——《中国缝制指南》社长西川先生采访富山董事长吴良杰
其实,选择从商贸转入制造,并非心血来潮,吴良杰有着自己的初衷:
做贸易赚钱更为轻松,但吴良杰始终感觉没有受到真正的尊重。“虽然我销售了那么多国际品牌的产品,但从他们言行中我感受到,他们并没有真正友好”。在请一位海外客人吃饭时,客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这顿饭是你请还是我们请”,这深深地刺痛了吴良杰作为民族企业家的自尊心。再就是吴良杰对未来的考量。“企业主旋律是发展。当年的宏运在商贸领域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想要继续发展,我认为只有两个方向,其一,是走多元化的道路,转向其他行业;其二,是向产业链延伸。”最终,吴良杰决定选择自己最熟悉也是最热爱的领域,由商贸转向生产,富山由此诞生。 富山成立后的第三年,吴良杰将企业从福建整厂迁至上海,再次引发业内非议。对此,吴良杰说:“富山要做真正的国际化高端品牌,就要有适合这一定位的立足点,从人才资源、配套资源等层面考虑,上海均比福建更为适合。”面对外界的不理解和非议,吴良杰丝毫没有动摇。
迁至上海后,各项支出成本的上升,成为摆在富山面前最直接也最现实的问题。对此,吴良杰的态度是,对于财富,它只是品牌在真正发展或者获得成功后,必然会带来的。我做企业,不以它作为目的。
执著的追求
1985年,海尔用“砸冰箱”的惊天一锤,将“质量就是生命”的信念牢牢嵌入员工心里,从此拉开海尔辉煌发展的大幕。2006年3月20日,富山发生了砸机器的一幕,不是为了形式,而是要砸掉腐朽、落后,甘当东亚病夫的劣习。
在2年多持续研发投入后,富山首款“有油直驱电脑平缝机”于2006年在上海正式面市,凭借卓越的性能、稳定的质量,该产品迅速打开并站稳市场,引领了行业平缝机的发展方向,“富山款”成为能够比肩国际一线品牌的后起之秀。
诚如一位高层管理者回忆说:“其实这款产品2005年就已经达到上市标准,当时公司技术专家经过反复测试后得出的结论是,产品质量、性能已经领先于国内同类产品,与国际品牌相比也只存在很小差距,算是很好的设备了。”但吴良杰对此却并不满意:“当时公司很多人建议上市,而且我也了解公司研发人员夜以继日的辛劳。但是为什么中国产品无法超越国际品牌?是我们真的做不到,还是有其他原因?”
当时行业处在8年高速发展的顶峰阶段,市场持续火爆导致对产量过分追求,而产品质量、创新研发却被忽视。
“决定要做,就要做到极致。”吴良杰的“偏执”在追求产品品质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企业投入是空前的,研发团队也是有能力做到的。做不好的根源,是多年跟随式发展已经形成的惰性依赖、甘居人后的心态。我意识到,要实现对品质的追求,富山最迫切要做的,是根除这种心态。”
吴良杰追求的“质量为本、品质为先”理念被灌输在每一个富山人心中,并形成习惯。事实证明,此后富山不仅产品质量日渐提升,研发创新亦随之实现新的高度。
执著的坚持
科技研发创新,是民族企业的短板之一。基础原理根基欠缺、投入产出比例失衡、跟随式发展积习难除、持续巨额投入负担等现实因素,使得多数企业不愿也不敢轻言研发。相比之下,富山显然是一个“另类”,而支撑吴良杰坚持科研的,是他对市场需求的独到把握,以及对团队能力的坚定信心。
至2012年,富山用于创新研发的投入,累积已超过3000万元,年均占销售额的5%-6%以上。这一数值相比于国内企业4%的平均值高出很多。
吴良杰介绍说,富山每年的科研投入都稳定在5%以上,而如此的坚持也换回了行业的认可——2011年,在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组织的行业“十一五”科技创新成果奖评选活动中,富山电脑直驱三自动平缝机、直驱自动切线超高速包缝机两款产品同时斩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向行业展示了富山在研发创新层面的实力与成果。
“凭借这两款产品,量产后是可以实现一定利润的。况且2011年行业运行处于低速增长区间,多数企业产销下滑,控制成本,收缩产品线成为首选。为什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富山仍要加大投资,去做创新研发?”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良杰爽朗地笑了:“研发和创新,是我要求富山必须坚持的,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
他分析说,经济境况高低起伏是经济规律使然,对于富山而言,既要去有效应对低谷阶段,稳健生存、降低损失;同时更要把握机遇,因为这样的阶段恰恰是公司完善自己、磨砺自己、积蓄力量,为下一个机会做好充分准备的宝贵机会。在这当中,尤为重要的是为未来准备对接产品。因此,执著创新的富山的研发工作从未止步。
谈起对研发的坚持,吴良杰坦言:“商贸生涯让我了解到客户需要的是什么,我知道要在行业立足、产品品质和性能需要达到怎样的高度,才能让用户信任并重复地购买使用。”“品质,只是好产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产品性能通过创新、升级,能够持续地为用户带来价值。要做到这些,唯有不断研发、创新”。
谈及行业的科研现状,吴良杰略显激动:“在富山起步阶段,潜心研发多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换回的劳动成果,刚刚上市就遭遇仿制、低价冲击,我们想要阻止,但难以改变局面。”从未停止研发脚步的富山随后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下足了功夫。“我们一直告诫自己,只有不断往前,让别人无法跟上,那才是最有效的策略”。富山决定要加强专利方面保护,为之后创新、科研提供经验。当然,对于现在的富山而言,当我们采取了一切友好手段,仍不能停止利益被损害的时候,我们必然会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权”。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