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工控专区 >正文

2014中国碳市场成败的关键年

来源:中国转动网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4日

2013年12月26日,天津市碳排放交易启动,成为继深圳、北京、上海和广东之后的第五个碳市场。目前,国内七个碳交易试点中已有五个启动,另外两个试点也有望在2014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除欧盟外,利用碳排放交易管控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市场。

有中国特色的碳排放交易

迄今为止,各试点省市已圆满完成排放数据的首轮核算、报告和核查工作,并将排放配额分配到企业,建立了各自的交易所,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交易细则。

中国的碳交易试点仅包括七大温室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通常覆盖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60%,涉及电力行业和钢铁、水泥、石化等重工业行业。由于电价在中国受到严格调控,发电企业无法将碳成本通过价格传导来促进需求侧管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碳交易试点除要求发电企业提交排放许可之外,也要求用电客户提交排放许可,但这样可能存在双重核算的问题,使得碳核算更加复杂。

中国各碳交易试点之间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北京和深圳的服务业经济比重较大且排放总量较小,因而更有可能实现排放峰值。为了提高碳交易涵盖的排放比重,北京和深圳都要求服务业重点企业也参与碳排放交易,深圳还为建筑和交通行业另行设置了交易板块。试点省市中,唯有北京对既有设施提出了年度绝对减排量要求,尽管这样的要求只涵盖了制造业和服务业。北京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的配额将逐年减少,2015年,北京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获得的配额分别是其2009?2012年年均排放量的94%和96%。虽然深圳没有绝对量的减排要求,但涉及的企业需要在未来三年将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降低32%,并且排放量的绝对值年增长不超过10%。

深圳和天津的碳排放交易允许个人投资者和非控排企业参与交易,这带来更高的交易频率,但也可能导致更大的价格波动。事实上,过去6个月以来,深圳碳市场的交易价格变幻莫测,交易价格从28元到130元不等。

广东碳排放交易的覆盖总量约为3.88亿吨,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交易体系,也是透明度最高的试点。广东不仅披露了分配的配额数量,还披露了为新增产能和为市场干预而预留的配额数量,这些信息在其他试点中一般是不公开的。广东还是唯一一个要求企业通过拍卖方式购买一部分配额的交易体系,2013年企业的配额中,3%来自拍卖,到2015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10%。2013年,这一举措将为减排行动筹措至少6.3亿元的资金支持。上海要求六家驻上海的航空公司提交其国内商业航班的排放许可。理论上讲,如果推广上海的做法,中国可以提出一个抗衡欧盟试图将航空排放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举措。与其他试点相比,上海在追溯企业的节能工作方面也是独树一帜。根据上海配额分配规则,2006?2011年,节能量获得国家或上海市政府部门认可并得到奖励的企业,可以获得额外的配额。

千里之行第一步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46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工控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