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人致电晚报,希望记者了解市场上老人服装的情况。记者到市内各大商场调查发现,面向年轻人的品牌随处可见,中老年人却仿佛成了被忽略的群体,偌大的服装市场,中老年服饰店寥寥可数。
市场现状:
大型商场老年服装少 街头地摊货质量差
最近两天,记者走访了株洲百货大楼、平和堂、天虹商场、中国城服装市场、智超广场等近10个大型商场和服装城,这些商铺都只有极少数适合60岁以上老年人穿的服装专柜,并且款式颜色陈旧,缺乏新意。
在天虹商场,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商场内暂时还没有老人服装专柜,只有几个店铺售卖一些成熟款型的衣服,老人也可以尝试;在平和堂,记者从一楼逛到三楼,也只发现几家专卖中老年服饰的店铺,但价格普遍较贵,一件针织外套要1000多元,毛衣也要500多元;在株洲百货大楼,记者终于发现了两家价格合理的老年人服装专柜,但服装式样普遍宽大臃肿,一店员表示“自己都看不上”。
而在中国城、智超等芦淞服装市场商圈,记者看到,这里有一些专卖中老年人衣服的专柜,价格也比较合理,一件外套只要两三百元。但衣服质量参差不齐。芦淞服装市场夜市街上,零零散散分布着数个摊点售卖老人服装,摊主拿着扩音器高声叫卖,但这些衣服都是款式和质量较差的“地摊货”,一件不到50元,很少有老年人愿意购买。
商家声音:
老年服装生意难做 利润微薄
邓女士在中国城一楼做了近五年服装生意,她告诉记者,市场上之所以难觅老年人服装专柜,主要是因为老年人服装销路有限,而且老人一般注重节俭,喜欢议价,利润一再被压低。“老人生意难做,衣服质量要好,价格也不能贵,销售成本不断增高,没了利润,商家自然会将目标群体转移到年轻人身上。”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