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虚火”旺
一度“风光无限”的PTA行业,如今也步入了落寞的季节。没有了高额的利润,取而代之的是全行业亏损,企业降负荷、停产、检修成为常态。但是从去年年底至今,PTA产业链却意外陷入开工率上高下低的怪圈。这一现象将给整个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期货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规模无序扩张埋隐患
“PTA行业近两年出现的问题,说到底是在为2010年的疯狂买单。”行业资深人士钱先生受访时表示,PTA市场之前有过“黄金时代”,但也正是这个阶段生产企业“居安不思危”,为后期的发展埋下了产能过剩的隐患。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中国纺织服装的需求大增。同时,受益于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纺织服装内需也快速释放。整个纺织服装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了PTA产业链各环节自下而上的高速扩张。
“2009年至2011年上半年,可以说是国内PTA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信达期货化工事业部经理张德告诉记者,2010年年底至2011年年初,国内PTA行业利润骤增。尤其是2010年11月初,国内PTA行业生产动态利润一度高达3500元/吨,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1500元/吨以上的高额利润。以100万吨产能的PTA生产企业为例,按这样的盈利水平,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可赚回一家同等体量的PTA生产企业。与此同时,PTA下游产品聚酯的生产利润同样可观。在高利润的驱使下,PTA—聚酯行业自2011年起进入产能扩张高峰期。截至去年年底,国内PTA年产能达3328万吨,较2010年增长114%;聚酯产能接近4105万吨,较2010年增长47.2%。
浙江华瑞集团有限公司的沈良对此也深有体会。他回忆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推出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PTA行业的“春天”随之到来。当时的PTA生产企业只要能够买到原料,生产后卖出就能赚钱,产品惜售的现象屡见不鲜。“当时生产企业可谓春风得意,均开足马力生产,且积极筹划新装置进行扩产,市场因此出现了一轮井喷式增长。”
正所谓物极必反,巨大的产能令PTA市场压力倍增,近两年PTA市场竞争异常惨烈。2013年,为抢占市场份额,部分PTA生产企业不得不低价抛货,盈利能力急速下滑。据东吴期货分析师王广前介绍,由于PTA产能趋于过剩,国内PTA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原料和产品议价能力也有所减弱。受产能急剧扩张影响,生产企业开始加强对上游资源PX的争夺,一定程度上推高了PX的价格。行业利润同时向上游的PX环节和下游的聚酯环节分流。
产业链陷“开工率怪圈”
因需求不景气,加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PTA生产企业开工率下降成为去年的常态。但去年11月份以来,PTA—聚酯产业链生产却陷入了“怪圈”。在聚酯开工率逐渐降至年内最低位的情况下,PTA生产亏损已接近历史极值,但PTA装置开工率仍在高位徘徊,PTA供需形势急剧恶化。
王广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生产1吨聚酯要消耗0.858吨PTA,以去年国内的PTA和聚酯产能数据计算,如果国内聚酯产能全开,一年要消耗3629万吨PTA,略高于国内PTA企业满负荷生产的产能。但这仅是理想状态,由于去年聚酯生产亏损严重,且库存处在近9个月的高位,国内聚酯装置相继进入检修状态,聚酯开工率下滑至65%。若要维持供需平衡,PTA开工率仅需在70.37%即可满足聚酯市场需求。然而,今年1月份,PTA的开工率一直维持在83.9%左右,即使节后降至77.1%附近,仍显偏高。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