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尽管受到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三公”消费被限等影响,北京商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考验,但北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依然保持了8.7%的增长,达到8375.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零售已经成为拉动北京消费增长的主力军。据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卢彦介绍,2013年北京网上零售额926.8亿元人民币,增长44.3%,占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1%,对社零额增量贡献达42.4%。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陈文说,北京已成“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中国规模最大的9家自营b2c企业中,5家在北京,交易规模占全国的67.1%。
在这些考验下,北京商企面临不得不转型升级的局面,寻找新的市场需求成了北京商企的目标。
可以看到,2013年很多企业做出了很大的改革,创新成了2013年北京商业的关键词,企业充分认识到市场需求实际是消费者的需求,改革创新需要建立在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
这一创新理念不仅影响着北京新型企业,也在一些老牌企业中发展起来,面对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一些北京老字号不是“倚老卖老”、“固步自封”,而是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项目、寻求新市场,如全聚德不仅推出了新的菜品,还首度尝试自助餐模式,在大众消费领域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
创新已成为过去一年北京商业企业不可磨灭的一抹亮色。2013年,房山华冠为了满足顾客午间的就餐需求,尝试与餐饮公司合作,把超市当成了后厨,开出了餐饮品牌,收获了消费者的好评,也实现了销售额增加。华润五彩城则通过自营冰场、引入史努比乐园,让地处北五环的商场,成为了北京家庭消费的新目的地,客流、销售、影响力同步提升。
在2月23日召开的2014北京商业品牌大会上,北京国际饭店、北京市百货大楼、甘家口大厦、金源新燕莎mall、京东、味多美、吴裕泰、西单大悦城、西单商场、新发地批发市场等10家企业荣膺本届“北京十大商业品牌”。北京稻香村、菜百首饰、超市发、翠微大厦、当代商城、居然之家、眉州东坡、全聚德、同仁堂、呷哺呷哺、燕莎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张一元等12家则获得了“北京十大商业品牌金奖”殊荣。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