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工控专区 >正文

水电设备产能过剩 “抱团”出海模式初步成型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5日

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企业已经具备了走上行业‘前台’的实力。东方电气水电机组产量和制造能力已经连续近10年处于世界第一,而全球7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机组60%都在中国,一半以上都是由东方电气和哈尔滨电气生产制造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水电装备已经具备了大踏步走出国门的条件。

水电机组设备从三峡左岸14台70万千瓦机组招标开始,走出了一条“引进来,走出去”的道路。三峡之后,我国先后建造了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小湾、龙滩电站,单机容量为77万千瓦的溪洛渡电站,以及世界首台单机容量达80万千瓦的向家坝水电站。这些项目都表明我国大型水电机组设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然而,我国水电设备市场的整体发展状况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前几年水电行业高速发展,为了完成订单,各设备制造厂均不同程度地扩大了生产规模,民营企业也快速发展。

目前全国发电设备产能已达到相当规模,随着招标规模的减少,产能过剩的情况将逐渐显现。

事实上,五大发电集团与龙头水电设备供应商早在2008年前就掀起了水电“圈地热潮”,彼时,面对年均增加2000万千瓦的水电“蛋糕”,各设备制造厂均不同程度地扩大了生产规模,随着进入者的不断增多,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或多或少的阻碍了我国高端水电设备国产化的进程。

现在我国水电在设计、设备制造以及产品价格上,有很大优势。但我国水电企业要走出去拿国际订单,还得讲究策略。面对异常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提倡大家编队出海,提高全产业链集成竞争的优势。水电是清洁能源,而且上网电价比火电还要便宜,水电企业已经把目光从国内投向了国际市场,像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市场空间也非常大。

我国的水电装备企业也应该学会“抱团”走出去,总比各自单打独斗要好得多。而目前水电联合出海的模式已经初步成型,比如说凡是国内水电建设企业在国外中标,大部分都采用哈尔滨电机和东方电机的水电机组,同时,国内的变压器、开关等电力设备企业,也跟着开拓了国际市场。


1  
阅读数量(43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工控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