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红发、英伦风的休闲装,带着福建地区的口音,凯亨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凯旋年轻而神采奕奕,透着十足的80范儿。
30岁的郑凯旋来自福建长乐一个典型的网布、蕾丝贸易家族企业,“很多人刚认识我时会觉得我是家族企业的继承者,是个富二代。”他笑着说道。其实在柯桥打拼11年,郑凯旋所做的并不仅仅”继承“两个字,别人眼中的富二代过的也并不轻松,从门市学徒到成立自己的贸易公司,在产品价值深度开发和电商销售上两手抓,郑凯旋以80后的冲劲在继承者的路上不断前行,也在以80后所擅长的方式探索自己的经营模式。“时代在变,我要用电商改变父辈们那种传统的贸易模式”,这是郑凯旋自己一直坚持的理念。
中国轻纺城福建商会副会长
从学徒做起带着家乡的网布扎根柯桥
安吉有竹制品,义乌有小商品,而郑凯旋的家乡福建长乐则以生产网布、蕾丝为主。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各地区经济都开始在地区原有产业基础上蓬勃发展,正如中国轻纺城市场从篷布市场开始建立,长乐地区当地村民也在这一时期开始渐渐脱离传统的农业生产,每家每户几乎都开始了网布、蕾丝的家庭作坊式生产,郑凯旋的家族企业则扮演贸易公司的角色,对村民的网布、蕾丝产品进行收购,然后销售到其他地区。
2004年,郑凯旋跟着姐夫第一次来到绍兴柯桥拓展生意。“就像绍兴黄酒是绍兴骄傲的特色产品,我们福建长乐的网布、蕾丝也相当受欢迎,当时在柯桥的长乐商户只有十几家,不愁没客户,利润空间也很大。”郑凯旋回忆道,“其实作为年轻的一代,刚来柯桥时我就有考虑用互联网做生意,但当时门市生意好,自己也还有很多要学,就一直没实际去做。”不过形势好归好,郑凯旋在柯桥的开头几年,一点都不轻松。当时20岁的郑凯旋是零基础,只能跟着姐夫,在门市里从学徒做起,剪样、装车、跟车,都跟伙计们一起干,“那时候不像现在,仓库都是老式的水泥房,一小间一小间,我们的仓库房间离大门很远,单单把货物运出来都要费好大的劲,还要一家一家物流公司去谈。当时也没有叉车,有时要剪个样,就要把成堆的货用人力搬开。”而这样的学徒一干就是两年多。
两年的积累让郑凯旋迅速成长起来,从一个零基础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熟谙贸易环节的生意人,对柯桥市场情况也有了一定的掌控。郑凯旋于是和朋友合伙开起了贸易公司,三年后的2007年,做足了功课的郑凯旋终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贸易公司——绍兴凯亨贸易有限公司,主销网布、蕾丝。也是在这一年,他开始尝试电商销售。
用80后的方式把电商交易额做到过百万
“人们往往认为,我们80后这一代,会缺少父辈们当时的那种勤奋和干劲”,郑凯旋说道,“但时代不同了,我们有我们的特点,有我们的方式。”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