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行业不再是单一产品,而朝着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经典化发展。
随着新兴市场的变化,和人们消费心理的逐渐转型,个性化需求增加,奢侈品也在随市场而变化。曾经风光无限的,现在走向“没落”,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现在成为“大牌”。很多产品在扩张市场的同时,经过市场冲击,仅存“名”,都掉了“实”,甚至名有时都较负面。奢侈品行业不再是单一产品,而朝着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经典化发展。
盘点一下“没落”的奢侈大牌:
一、LV包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记得在上海时,周围的女友非常喜欢LV,于是去香港扫货,似乎一夜之间LV 在上海的街巷、交通中遍地开花,随着假货的增加,人们已经分不清,哪个是真货,哪个是假货?连挤公交车的小妹妹都背着LV,那么坐在车里的“白富美”妖精们,对这个品牌和款式已经不屑于顾,由于大众化和假货泛滥造成奢侈品品牌的价值在急剧下降,很多高端消费者已经不认同LV了,甚至认为买LV产品反而是在让其身份减分。
援引媒体南方日报报道称,在渠道快速搭建的背景下,LV的产品也渐渐变得满大街随处可见,早已没有了奢侈品那种令人艳羡的范儿。取而代之的,是LV越发表现出的“快消化”,即渠道下沉至底层、加强购买的便利性、产品设计追求时尚以及对于销量和利润的迷恋.
“LV肯定是走大众化路线的,它也不叫‘奢侈品牌’了,它的策略就是走量,迅速扩张,包括G----,它们在逐渐失去品牌号召力,也失去了给消费者满足的能力”。
二、爱马仕——曾经高贵品牌,被沦为炫富代表。
据经济之声2011年8月12日报道,郭美美用爱马仕皮包炫富之后,爱马仕销售量上升7%,被央视主持人芮成纲微博评论为炫富和贿赂工具。
报道称,郭美美微博炫富,自称有很多爱马仕皮包,一时间“爱马仕”品牌随着郭美美事件,通过网络、报纸传到了爱马仕还没有布点的二三线城市。
另据中国企业家2011年报道,“郭美美”已成为爱马仕新的代名词,甚至有人开玩笑,在中国,爱马仕包可以直接改名叫“郭美美包”,它与高贵、端庄没有半点关系,它与炫富、虚荣紧密相连。
作为承载品牌历史文化的爱马仕“Birkin”包被直接贴上了“虚荣肤浅”的标签。在这些网友的眼里,只有暴发户才会买这些东西,毫无内涵与高雅可言。爱马仕一直以来都在打造高端文化品质的形象,但是郭美美让这个品牌一下变成了炫富工具的代表,对品牌形象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