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草根中崛起的90后揭阳电商 打造服装品牌升级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8日

 

“建立诚信体系,保障食品安全”,走进揭阳锡场镇军埔村一个普通的大仓库,抬头赫然看到墙上挂着这样的标语,可是仓库里却摆满了一排排的货架,上面全是各种款式、尺码的衣服,而地上也堆放着小山似的待发货的快递包裹。

仓库墙上挂着一服巨大的彩色海报,上面写着“不潮不快淘宝店”。“以前家里是开食品厂的,生产巧克力、糖果、饼干等等,现在已经不做食品加工了,把厂房拿来做仓库,经营淘宝店。”22岁的店主许壮滨告诉记者。

淘宝网的“诱惑”

1991年出生的许壮滨大概是军埔“淘宝村”是军埔最早开淘宝店的“传奇”人物之一。由于家里是开食品加工厂的,许壮滨曾经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富二代”。“小时候调皮,很早就辍学了,那时候游手好闲,到处惹事,村里的人都有点怕我。”作为军埔如今最知名的淘宝创业榜样之一,许壮滨笑着给记者讲他小时候的“负面”例子。2008年,他抱着玩的心态开始搞淘宝卖衣服,但一直只是业余爱好。“那时候只是随便玩一下,每天卖一条牛仔裤就有一两百块钱到手了,又可以出去玩儿了。”

3年前,由于父亲病故,20岁的许壮滨肩负起继承父辈企业的责任,但是近些年来,食品产业不太景气,军埔村的食品厂在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食品加工厂生存艰难,经营并不景气,利润率逐年下降,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望着宽敞的厂房,许壮滨开始思考以后的出路。考虑再三,许壮滨主动关掉自家效益不佳的小食品加工厂,把在广州十三行做服装批发的弟弟许壮鸿叫了回来,并把在广州的淘宝店“搬了回家”。

“弟弟在广州时很辛苦,一个人拿货、发货,每个月赚到6、7千元,但每月承担的租金、水、电等各方面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也要花出去5千元,几乎没剩什么钱,在广州成本太高了。”许壮滨告诉记者,刚开始,两兄弟在一个小房间里,用两台电脑,开始做起了淘宝。由于之前兄弟俩都摸索过淘宝,因此对淘宝早已轻车熟路,不到一个月,淘宝店就正常运转起来了。

有点时尚触觉的草根“设计师”

之前,许壮滨的货源基本来自广州十三行,也从揭阳普宁的服装厂拿货。也许是身上特有的“潮商基因”,从“富二代”转型“创二代”的许壮滨开始思考现有的经营模式:单靠从批发市场拿货,销售成本太高,销售规模也有限,也满足不了他想把生意进一步扩大的想法。“数量、价格、款式,都拿在别人手里,我很被动。”许壮滨说。

于是,许壮滨开始自己设计服装的款式、自己采购原料,委托服装代工厂生产。许壮滨说,自己也经常留意一二线城市的大品牌,因此设计出来的款式都挺受年轻人欢迎,销量很好。去年夏天,有一款爆款短袖T恤累计销量1万多件,“我还是有点时尚触觉的。”许壮滨笑着说。

这位年轻的老板凭着当时家里剩下的7、8万作为启动资金,在一个小房间里,用两台电脑,把服装批发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如今,许壮滨经营着3家淘宝店及1家实体店,2000平方米的仓库,整齐地排列着货架,客服、仓管、打包、发货、售后,十几个员工分工有序,维护店铺的日常运作。

低投入、高回报的商机触动了村民“上网触电”的敏锐神经,村里的人听说许壮滨做淘宝做得有声有色,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回乡纷纷加入了“触电”的行列,村里其他闲散劳动力也开始开网店创业。

从传统批发到网上批发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许壮滨转型做起了批发商,村民则形同分销商:军埔村的村民大多数没有实体店,只有网店,村民从许壮滨的QQ空间里下载“品牌数据包”,把服装的图片、价格挂在自己的淘宝店了,接订单了就去许壮滨那里拿货,包装邮寄给顾客,村民几乎“零风险、零成本”就可以赚钱了。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39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