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评四大行“锁喉”快捷支付额度
一、背景概述
2月28日,工商银行调低快捷支付额度,单笔5万元下调为5000元,每月限额则从20万元降为5万元。
3月中旬,农业银行调低快捷支付额度,单笔和单日累计限额由5万降为1万。
3月17日,中国银行调低快捷支付额度,单笔和单日累计限额由5万降为1万。
3月22日,建设银行调低快捷支付额度,单笔5万元下调为5000元,每月限额则从20万元降为5万元。
3月22日17:00,马云在来往扎推发表《支付宝,请扛住!》一文,支付宝官方微博转载此文,但马云很快便删除此文,随后引发热议。
二、相关数据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交易规模达到18.5万亿,同比增长52.3%。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707%。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截至3月第二周,余额宝已积累了至少5000亿元人民币(814亿美元)存款,成为全球第四大货币基金。
三、分析师观点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钱海利助理分析师认为,第三方支付崛起时代,用户对网购的依赖极高,非金融机构资金规模日益壮大,面对银行权力的转移,大银行垄断局面的打破,四大行依次调低快捷支付额度,无疑标志着打响了反击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第一枪,金融新旧势力“博弈战”火速升级。
观点一:银行此举初衷:加强支付安全防范未然
此次四大银行降低快捷支付额度,更多是出于安全考虑,防范支付风险,是银行作为金融市场成员的正当举措;而未对网银额度做出限制,意在将原本快捷支付端的客户转移至网银端,让拥有着较为严格风控技术的网银把控核心账户控制权,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公平竞争。
观点二:为银行资金流出设置门槛维护央行监管体系
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成出不穷,银行在网络理财等产品竞争力岌岌可危,面对客户、数据、资金的不断流失,银行一直在想办法压制其发展,限制快捷支付额度,一定程度能阻碍银行资金流出速度;近期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监管频严,四大行在此时纷纷调低快捷支付限额,既是对央行监管的拥护的具体体现,也是为自身谋求借机到了一个良好的下调环境。
观点三:马云存“借用户之名行压迫之实”之嫌
近年,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曾在两会提议向淘宝为代表的C2C集市平台卖家征税,而淘宝曾以小卖家存亡就业为“挡箭牌”;而此次四大行调低快捷支付额度,马云称“伤害储户支配自己资金的权力”质疑四大行举措。无疑,“携用户以令舆论”从而谋求自身一家企业利益,为阿里一贯招数,且屡试不爽。
马云此番言论疑似“醉翁之意不在酒”,以用户为缘由,对四大行乃至央行、银监会施压,以取消或减少余额宝存款流入受限,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
观点四:“封杀”可为双向权利也为双向
2008年淘宝封杀百度“爬虫”,也名为构筑网购诚信体系,实则为扩张淘宝站内广告提升收入来源;2013年8月淘宝封杀微信公众账号及其他网购外链二维码,随后微信屏蔽一切淘宝链接,腾讯和阿里双方为了自己利益而搭建“护城墙”,双方举措都脱离了让用户自由选择的立场。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