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动品牌正在缓慢复苏,但同时阿迪达斯与耐克等国外品牌却已开始逆势增长。业内表示,本土运动品牌只有加快转型调整,迅速补齐与国际品牌的短板差距,才能在下一轮高增长期来临之前保证不掉队。
近日,李宁、安踏、特步、匹克、361度、中国动向等国内六大体育品牌纷纷交出2013年“成绩单”。从营业额来看,2013年国内体育品牌仍整体下滑,不过跌幅与2012年相比有所收窄,关店速度也较2012年有所放缓。
运动行业初现回暖
日前,运动品牌李宁发布了2013年报,数据显示,其2013年收入为58.24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期相比下跌12.8%。至此,国内六大运动品牌无一例外的出现了营收下滑。其中安踏2013年营业额同比下降最少,为4.5%;361度则出现了营业额为27.6%的大幅下滑。
不过,经过积极转型调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已传递出“回暖”迹象。如李宁公司去年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3.9亿元,与2012年19.79亿元的亏损额度相比,大幅收窄80.2%。安踏的净利和营收降幅也分别比去年缩小了为3.2%和4.5%。此外,从关店的情况来看,六大运动品牌共关闭了3077家店,而2012年这一数字近5000家。记者昨日走访市场还发现,各大体育品牌的终端促销力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也有明显缩减,目前新款折扣最高在8折左右,而去年许多新款的折扣力度可达到7折。
渠道转型推动复苏
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两年,李宁、安踏等从原来的批发模式转向零售模式,目前来看初步收到了成效。
“过去一年渠道复兴几近完成,直接零售约占总销售量的三分之一;渠道库存中新产品占比回升至2011年水平。”李宁公司相关人员介绍说,该公司已从传统的、缺乏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批发经营模式,转向通过差异化的零售体验,建立快速时尚零售直销运营模式。“有指导性的订货+快速补货+快速反应”的产品调配模式,已改善了经销商的订单及储货安排,这也得到了超过90%以上的经销商参与支持。
安踏方面则表示,以“零售为导向的转型”将组织架构全面贴近消费者,开始重点提升终端店铺和零售商的竞争力。在渠道方面,则向零售商提供了更精准的订货指引,从而稳定其库存水平,同时鼓励零售商灵活补单,以降低库存风险。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