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外贸领域人士最繁忙的季节。从下周开始,一系列大型外贸展会将在我国多地密集“开锣”,在前两月我国出口出现负增长背景下,外贸企业将在本季展会中交出何种“成绩单”,成为业界人士关注的重点。
被称为“外贸风向标”的第115届广交会将于4月15日在广州开幕,本届广交会保持三期展览格局,期间将汇集电子及家电、车辆及配件、日用消费品、食品、医药及医疗保健等14个类别商品,会期将至5月5日。
展会同样分为三期的环球资源展4月12日在香港“开锣”,其展示交易类别也将涵盖电子产品及零件、礼品及赠品、家居用品、流行服饰配件等十多个品类。
今年前两月,我国出口总额1.9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其中,2月单月全国出口总值同比下降幅度达到18.1%,尽管这一下滑很大程度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但也足以令人为今年接下来的出口形势捏一把汗。
好在3月以来的一些经济先行数据显现积极信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最新公布的PMI数据显示,3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扭转连续3个月下降势头,回升1.9个百分点,达到50.1%,重回50%临界值以上。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温和复苏发展势头,尤其是欧美日发达经济体呈回升态势,相关调查也显示企业反映新出口订单增加,预示世界经济持续转好对我国出口产生利好影响,后期出口有望企稳回升。
一项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针对重点联系企业所作调查就显示,有31.8%的企业反映新接出口订单较上月上升,这是该调查自2013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值;无独有偶,环球资源近日针对539家出口企业所作调查也显示,86%受访企业预计今年上半年出口额将增长,其中逾53%认为增长在10%以内,约24%受访者认为增幅介于10%至25%之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近期也表示,尽管前两月外贸增长出现一些波动,但商务部对于今年外贸形势的总体判断未变,有信心实现全年7.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两年里,中国出口已告别过去多年呈现的“只增不减”势头,不同行业、不同商品类别以及不同生产地区的出口形势已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等变化呈现分化。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