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由于汇率优惠、奢侈品和化妆品差价大,到香港购物是不少内地消费者的首选。可是随着境外购物增多,加上近期人民币持续贬值,内地消费者发现在非打折季赴港购物不再悭钱。
消费达人提醒,赴港购物需要关注汇率,买大件利用汇率价差还是能省不少钱。
“来香港买东西价格见涨,除了跟内地有较大价差的化妆品、进口药品或是生活品,其他我宁愿选去欧洲买。”近日,刚从香港购物归来的陈女士向记者吐槽。记者发现,不少港人也开始热衷上淘宝等网站淘“平嘢”,包括手机配件、文具和服装等。
有消费达人建议,赴港购物需要多关注汇率,买大件利用汇率价差能省不少钱。若是信用卡刷卡消费,则要注意消费当期和还款时汇率差别,“若近期人民币一直处于贬值的状态,最好使用当时就折算汇率的信用卡通道。”
现象一:
折扣少 专卖店冷清
“以前的海港城人山人海,专卖店门口挤破了头排队,现在不仅不用排队还能慢慢看。”刚从香港购物归来的广州市民陈女士(化名)感到十分诧异。
“不过香港购物现在确实不太划算,我之前在欧洲买了一款某大牌的包包,退税后折合人民币1.5万多元,但昨天在香港门店看到需要2.5万多港元,折合人民币也要2万元。”另一位奢侈品爱好者李女士告诉记者。
上周,记者走访了香港多个商场,虽然是周末晚上,但购物气氛并不浓。其中,不少店铺的折扣力度较此前减少,一些化妆品商店如SaSa等,套装折扣的选择相比之前也少了很多。
现象二:
奢侈品手袋价格逐年长
除了折扣稀少,奢侈品的价格也呈现了涨价的趋势。以某大牌的一款墨镜为例,去年四季度的款式香港售价是2030港元,但是今年刚出的款式一模一样墨镜,仅多了几个颜色,价格就直线上涨到2300港元,短短半年内涨价幅度高出10%。
不仅如此,奢侈品的手袋尤其是经典款每年的涨价更是例牌,“早点买早点用更划算。”奢侈品专柜的销售人员表示,“要不到明年出同样的经典款又要涨价了。”业内人士指出,不少销售把涨价变为一种推销手段。
现象三:
高铺租牛腩面涨价
“在尖沙咀地区随便吃碗牛腩面至少要50多港元,涨得厉害。”近日去香港出差的市民苏小姐(化名)感慨:“以前一般街边铺的粥粉面30~40港元就能搞掂,现在价格至少涨了两成。”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