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射阳县是全国棉花生产重点县之一,2000年到2007年种植面积都超过70万亩,皮棉产量连续多年超过100万担。该县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10年缩减至45万亩;2011年由于上年棉花价格大幅上涨,种植面积反弹至53万亩;但2012年又大幅回落至35万亩,2013年降至20万亩,预计今年棉花种植面积为18万亩。历年减少的面积主要改种水稻与玉米,其中水稻面积占比较大,由2009年的53万亩增加到111万亩。射阳县是江苏省纺织产业基地县,现有143家规模以上企业。近期,该县对57家重点企业运行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中,95%以上企业负责人反映近年来经营状况持续困难,预计今年上半年会进一步恶化,将有一半左右企业关停。
棉农植棉积极性持续下降原因
1.种植信心不足。棉农反映,粮食产量稳定,政府补贴较多,价格年年上涨。对今年棉花价格,部分棉农心里没底,不愿大面积扩大棉花种植,更倾向于种植粮食。如今年预期心理价位达不到,大部分棉农明年植棉面积将会再度缩减。
2.植棉成本偏高。2013年该县的棉花生产亩平均总成本达到1623.84元,与水稻772.81元、玉米523.15元的总成本比,分别高出851元和1100.7元。目前,种粮从播种到收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农民除种和收时,均可外出打工,相比之下,棉花把棉农常年束缚在棉田里,不仅生长周期长,而且育苗、移栽、施肥、采摘等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都需要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用工多,县棉花协会调查,2013年棉农植棉自投工日达到22.5个,而种植水稻、玉米分别只有4.5个和3.5个。
3.植棉效益较差。除去总成本以后的纯收益,种棉花的只有642.4元,明显低于玉米803.6元、水稻1148.4元的收益水平。
4.财政补贴较少。目前,种粮每亩有10元的小麦良种补贴、15元的水稻良种补贴、20元的水稻直补、103.4元的农资综合补贴,如果稻麦两季种植,每亩补贴达到148.4元。而植棉只有每亩15元的良种补贴,即使套种夏粮作物,也只有一半的农资补贴51.7元,合计只有66.7元,比稻麦两季少81.7元。
棉农的几点建议
1.早日享受到棉花直补政策。今年国家将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棉花直补又将在新疆先行试点时,内地棉农普遍反映不理解。急切期盼国家政策能够阳光普照,植棉收益也能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
2.直补政策未试行地区尽早出台临时收储政策。考虑到棉花3月份开始制钵、清明节前后播种等情况,建议对新疆以外地区2月底前出台2014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并适当调高棉花收储价格,扩大收储规模。
3.扶持优质棉基地建设。设立专项奖励补助资金,鼓励引导主产棉区加快建设优质棉基地,扶持棉花专业合作社发展,推广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加大对老棉区“旱改水”的投入,推动改水轮作换茬,促进棉花生产稳产高产。
4.加大植棉财政补贴力度。建议参照种粮补贴方法,增加植棉补贴项目,给予植棉农资综合补贴,提高良种补贴。
纺织企业反映导致生产经营恶化的主要因素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