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消费者仍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但随着快时尚、轻奢侈的火热走俏,以及海外购物的愈发便利,原本席卷中国的高端奢侈品热正迎来一波理性的“降温”。
在过去的一年中,奢侈品在华销售增长幅度历史性地骤降至2%,打破了此前保持多年的两位数增长惯性。而这其中,尤其以超一线奢侈品与一线奢侈品的销售分流形势最为引人关注。
炒金如何赚钱专家免费指导银行黄金白银TD开户指南银行黄金白银模拟交易软件集金号桌面行情报价工具上个月,全球知名地产咨询公司莱坊(Knight Frank)和设计咨询公司伍·贝格(Woods Bagot)通过对40余家高端零售商进行联合调查后发布报告指出:“2013年,有约三分之二的高端零售商并未能达到其早先在中国设定的开新店目标。”
理性“再发展”
大中华区对奢侈品的购买力曾一度占全球奢侈品总支出的29%,位居全球第一,超出第二名美国7个百分点。但这样的日子恐怕一去不复返了。意大利奢侈品行业协会联手波士顿咨询集团与巴黎银行推出的《奢侈品行业展望报告》指出:从门店的渗透率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关系看,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已接近饱和。
不过,对于国际一线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发展遭遇的转折点,零售行业内部的一些声音却将这一节点视为绝佳的“回头看”的契机,呼吁其理性地“再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消费者的心态也一直在变化。在最初兜里有钱的时候,会希望消费升级、买更高档的商品,这一过程中也会伴随着一些不理性的消费习惯。这种情况,在此前日本市场也曾出现过。比如上世纪80年代,意大利名牌进入日本市场后,日本国内一线到三线城市,连老太太都要穿意大利的衣服。”巴罗克集团首席执行官村井博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村井博之看来,在中国经济增速逐步平稳化、中产阶级规模扩大、收入分配呈现出橄榄形态势等因素影响之下,原本丰厚收入人群的比例正逐步缩小。而中产阶级人士在理性消费过程中,更多偏好于轻奢侈或快时尚的产品,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一线奢侈品。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