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新型纤维打开应用新领域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30日

由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棉纺织技术》期刊社、中国纺织科技信息网主办的“日照裕华杯”2014中国纱线质量暨新产品开发技术论坛近日在山东济南召开,本届论坛由日照裕华机械有限公司冠名,天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特别赞助,济南天齐特种平带有限公司、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东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协办,无锡市恒久电器技术有限公司、盐城市海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提供支持。论坛紧紧围绕“转型升级创新高效”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纺织企业寻求转型升级思路,加强纺纱技术创新思维、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的途径。

专家和企业代表们认为,在棉花原料问题难以得到彻底解决时,加大非棉纤维的使用成为棉纺织企业稳定发展的一剂良药。棉纺织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情况,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新型纤维原料的使用和技术创新,利用差异化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效益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就新型纺织纤维材料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详尽分析。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伯勇则着重就“超仿棉”纤维的开发应用进行了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

新材料奠定升级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纺织产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纺织加工行业的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运输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等均已进入高成本国家行列,比第三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南亚、非洲国家高出数倍,甚至部分成本高于美国。我国纺织企业低中档纺织品加工的优势已不复存在。2013年我国加工用的中、低支数纯棉纱大量进口于印度、巴基斯坦,美、英、德、法、意等经济发达的原纺织大国重启“再工业化”,恢复纺织产业的生产能力,也开始挤压我国纺织品的高端市场。在这种双重挤压的环境下,中国纺织产业必须转型升级,走出创新之路。

迎接产业转型升级的首要物质基础是新型纺织纤维材料。新型纺织纤维材料遍及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领域。

在新型天然纤维中包括新型种籽纤维、韧皮纤维、维管束纤维、动物毛绒纤维、蚕丝等。例如超长绒棉,纤维手扯长度达到44~46mm,纤维线密度0.78dtex,可纺制高品质超细棉纱。苎麻也发现了超细新品种,线密度2.5dtex。超细绵羊毛纤维平均直径可达16.5μm以下,纤维长度80~120mm。近年我国采集了桑蚕基因全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了转基因荧光(绿色)桑蚕丝。天然彩色桑蚕丝已有绿色、黄色、棕色、红色等多个品种,批量生产制成专用产品销售。此外,近年我国人工饲养蜘蛛取得进展,开始试验人工饲养和抽取黑寡妇等品种的蜘蛛的拖丝(牵引丝)纤维,其具有很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

新型再生纤维和半合成纤维包括新型粘胶纤维、海藻酸纤维、甲壳素纤维、聚乳酸纤维等。新型合成纤维包括新功能合成纤维和新型高性能纤维。常规合成纤维(涤纶、锦纶、腈纶、维纶、氯纶、氨纶)除本身功能外,附加新功能成为新型合成纤维,拥有广阔市场。新型高性能纤维品类很多,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超高强度、超高模量,耐高温、高绝缘、高化学稳定性等功能。这些新型纤维开辟了纺织品的新领域,包括防弹头盔、防弹服、防切割手套、运钞车、火箭壳体、火箭头罩、火箭喷火喉口、航天器、人造卫星、大飞机刹车盘、核潜艇、降落伞、航天器回收降落伞、攀爬安全绳,以及防病毒病菌安全服装、防毒气安全服装、消防救火安全服装等。

棉纺织产业在当前发展中,必须回避低中档纯棉产品,尽可能应用高性能新功能纤维混纺。近10年来,纺纱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棉纺织企业也应该看到,在多纤维品种混纺的同时,不要忽视了长丝和棉纤维的联合应用。在原来环锭纺纱、走锭纺纱、转杯纺纱基础上,集聚纺、赛络纺、聚纤纺、赛络菲尔纺、平行纺、喷气纺、喷气涡流纺、低扭矩纺、嵌入式复合纺等的基础上,最近意大利品特开普公司又推出了异股双根长丝嵌芯包缠复合环锭纺纱(Dual FXTM)。这些纺纱方法近一半都适应长丝和短纤须条联合成纱,这也是发展方向之一。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4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