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Mulberry面临品牌升级之困:将回归低价策略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12日

  英国皮具品牌迈宝瑞Mulberry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品牌升级之困,高管震荡,品牌升级失败,亚洲市场不断缩水,近两年来发布四次盈利预警。
  Mulberry进入多事之秋!
    4月,英国皮具品牌迈宝瑞Mulberry Group PLC (LON:MUL) (以下简称:Mulberry)盘前发布盈利预警: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2013/2014财年收入大致符合预期,但是税前利润将低于预期,约为1400万英镑。这是近两年来发布第四次盈利预警。高管震荡,品牌升级失败,亚洲市场不断缩水,这个英国老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品牌升级之困。
  回归低价策略
  Mulberry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财报Mulberry Group PLC税前利润下滑28%至723万英镑,批发收入同比下降5%至2860万英镑。业内人士认为,较差的业绩反映了欧洲账目的不合理和亚洲合作伙伴的大量缩减储量。知情人事透露:圣诞节后英国地区的交易额很差,不少客户批评他们等到了“血拼日”之后才开始打折,并且韩国地区的批发订单被取消。
  事实上,Mulberry的定价策略已经对品牌利润及重建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而担任临时执行主席的Godfrey Davis表示未来Mulberry将回归低价策略。原因是Mulberry近两年的高价和高定位策略让集团竞争力下降,错失大量顾客。
  此前,Mulberry曾将旗下产品的价格提升了12% ,并且开始推广更高端产品,其中Bayswater包在几年前价格约为600英镑,如今已涨到将近1000英镑。
  一贯强调Logo的Mulberry,其Logo却对中国消费者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为中国消费者中能够承担高价的客户一般倾向于购买那些典型的、最具标志性的品牌。与此同时,新一代的年轻消费者把更多目光投向了他们能负担得起的“轻奢”。
  Mulberry CEO Guillon曾供职于爱马仕,在品牌策略上,他一度也要将品牌打造得更加“高大上”,关闭了多家奥特莱斯店,并且参照了葆蝶家的转型策略。但是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Mulberry的这次转型似乎“转不逢时”,对比当年葆蝶家的转型,周婷认为:“Mulberry只是一个旗下拥有个别‘爆款包’,如Alexa,Del Rey等的品牌,影响力并不大。彼时葆蝶家做升级转型时的市场状况合适,但现在市场形势严峻,并不太适合品牌升级。”
  对此,Mulberry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专注于品牌从英国故事升级为国际性品牌,继续寻求途径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在国际黄金零售地段开设店铺,营销活动突出品牌传统和精湛技艺。”
  由于前CEO Guillon的坚持,创意总监Emma Hill于去年6月份离任了。没有了创意总监的奢侈品牌仿佛失去了精神内核,Mulberry也丧失了标新立异和吸引眼球的辨识度,同时一直以来欠缺广为中国消费者熟知的明星代言将这种尴尬又放大数倍。
  另外,Mulberry虽然坚持50%产品在英国萨摩赛特生产,然而生产量的一部分仍来中国和土耳其等廉价劳动力市场,这使他们产品的质量受到质疑。 在开店方面,尽管多数商店是由合作伙伴开设经营,Mulberry计划2015年在巴黎开设新的旗舰店,为此需要花费9.000.000英镑收购KJ Saint Honoré SA公司。而在线上平台,Mulberry的官网支持亚洲地区的送货,但是不像大型百货公司一样提供税费的核算,因此购买的时候价格难以估算。
  “这些商店很重要的目标是企图吸引在海外购物的中国消费者,但他们没有考虑到的是,这些消费者认准的是那些价格比国内便宜、且已经非常成熟的奢侈品品牌,而不是想要进军高端奢侈品领域的Mulberry。”中国卓越奥莱投资有限公司招商副总监米世哲表示。
  Mulberry做不成爱马仕?
  为了消除负面影响,Mulberry曾在今年3月着手对管理层进行重组,而CEO Bruno Guillon请辞后公司的股价反倒有所回升,这也侧面证明在投资商眼里,品牌的运营失败他难辞其咎。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60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