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类院校应以人才培养,为行业服务,提供人才技术支撑为主,因此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顺应现代纺织产业需求,实施“大纺织” 工程能力培养项目,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部党委书记王瑞谈道。
谈到为何会开展该项目时,王瑞说:“项目的设想和谋划要追溯到2000年,当时教学主要以理论为主,想要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面临着一没设备,二没资金的难题,但是决定了就要坚持下去,为解决设备和资金难题,我们学院的教师自筹11万元,从项目开始到不断完善最终取得成果,我们走过了14年的历程。”
“大纺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现代纺织企业要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他们更需要具备‘大纺织、信息化及终端产品设计与实现’工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王瑞表示,过去,纺纱厂专管纺纱,织布厂只管织布,纺纱厂不知道自己的纱线做什么面料,面料厂也不知道面料做什么产品,两者没有反馈和互动,整个生产链是完全断开的。但是,在“大纺织”的背景下,现代纺织产品的设计已完全发生了转变,服装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反推服装需要什么样的面料,然后根据面料寻找合适的纱线,最后根据纱线探究需要什么样的原料,没有动手能力强、完全洞悉整个“纺织染”产业链的人才是完全行不通的。
而培养企业青睐的人才并非易事,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面临着全流程工艺上机难、产品设计/实现难、与现代纺织装备/技术对接难的三大难题。
王瑞认为,实施“大纺织” 工程能力培养项目要针对三大难题,首先,创建了工程实践平台,与现代纺织技术对接,与“大纺织”产品链一致,融“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其次,构建了工程实践方案,涵盖纺、织、染全过程,各专业方向融为一体、“产品链”需求。
工程实践平台的创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王瑞说:“没有工程实践平台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那么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是空话,纺织院校也有设备,但是设备都比较陈旧也不齐全,无法按照产品链来培养人才,学校投资建厂是不现实的。企业也不可能专门为学校开辟一条为学生实践的生产线。所以我们坚持做的就是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平台。”
如何培养所需人才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