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天工大顺应现代纺织产业需求实施“大纺织” 工程能力培养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0日

“纺织类院校应以人才培养,为行业服务,提供人才技术支撑为主,因此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顺应现代纺织产业需求,实施“大纺织” 工程能力培养项目,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部党委书记王瑞谈道。
  谈到为何会开展该项目时,王瑞说:“项目的设想和谋划要追溯到2000年,当时教学主要以理论为主,想要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面临着一没设备,二没资金的难题,但是决定了就要坚持下去,为解决设备和资金难题,我们学院的教师自筹11万元,从项目开始到不断完善最终取得成果,我们走过了14年的历程。”
  “大纺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现代纺织企业要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他们更需要具备‘大纺织、信息化及终端产品设计与实现’工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王瑞表示,过去,纺纱厂专管纺纱,织布厂只管织布,纺纱厂不知道自己的纱线做什么面料,面料厂也不知道面料做什么产品,两者没有反馈和互动,整个生产链是完全断开的。但是,在“大纺织”的背景下,现代纺织产品的设计已完全发生了转变,服装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反推服装需要什么样的面料,然后根据面料寻找合适的纱线,最后根据纱线探究需要什么样的原料,没有动手能力强、完全洞悉整个“纺织染”产业链的人才是完全行不通的。
  而培养企业青睐的人才并非易事,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面临着全流程工艺上机难、产品设计/实现难、与现代纺织装备/技术对接难的三大难题。
  王瑞认为,实施“大纺织” 工程能力培养项目要针对三大难题,首先,创建了工程实践平台,与现代纺织技术对接,与“大纺织”产品链一致,融“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其次,构建了工程实践方案,涵盖纺、织、染全过程,各专业方向融为一体、“产品链”需求。
  工程实践平台的创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王瑞说:“没有工程实践平台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那么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是空话,纺织院校也有设备,但是设备都比较陈旧也不齐全,无法按照产品链来培养人才,学校投资建厂是不现实的。企业也不可能专门为学校开辟一条为学生实践的生产线。所以我们坚持做的就是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平台。”
  如何培养所需人才
  据王瑞介绍,“大纺织” 工程能力培养项目创建的工程能力实践平台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教研结合,自主研发小型数字化成套设备;构建完整的产品设计、工艺上机、质量检验与控制等系统训练平台;改善研究性、自主性学习及创新实践的条件。
  平台建设完毕,如何有效的利用该平台培养学生?“我们设计了不断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设计“纺织染”全过程。为满足产品需求,各个专业融为一体。”王瑞介绍说:“学院也积极配合工程能力培养方案,压缩部分专业理论课时,增加设计与综合性实验课时;实施纺织染全过程的、基于终端产品研发需求的产品链工程实战训练;各专业方向学生交叉配合,使各专业方向的核心知识相互衔接融为一体。”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24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