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内忧外患下的外贸纺织企业主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0日

 外贸到底怎么样?各种酸甜只有业内人才知道。我们选取的这位纺织业老板,已经从业数十年,从某种意义上,他已经成为中国外贸行业的一个更形象的注脚:经历过创业的艰难,体会了火爆的年代,到如今,也在目睹这一行业的痛苦转型。

  顾心逸的内心告白也许是酸涩的,但观照这一群人的价值在于,在改革浪潮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我们不该忽略背后的人的起起伏伏,他们的故事与改革一起构成了当下的中国。
  五月的天阴雨不断,顾心逸的忧虑就如窗外的雨水一样,绵绵不绝,“再这样下去,我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顾心逸手指着记者眼前的一片工厂说,“多好的一家工厂呀,现在都快经营不下去了。”
  顾心逸已有66岁,是贵诗迪商贸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主要从事服装外贸生意。他的工厂位于浙江省海盐县的一个开发区,是贵诗迪商贸有限公司的供应商之一,由于原老板经营不下去,以免厂房、设备租金的“零成本”方式,委托顾心逸全权经营5年。为免除此前公司的债务烦恼,他注册了浙江贵诗迪服饰公司。为此,顾心逸不得不经常往返上海与海盐之间。
  风光不再
  在一片寒雨中,浙江贵诗迪服饰工厂3排厂房之间行人稀少,了无生机。
  “原来3排楼都是车间,现在2排已空着,用作仓库,堆堆东西。”浙江贵诗迪服饰公司办公室主任叶龙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厂子曾经办得如火如荼2007年、2008年、2009年,我们每年都要做到一亿元的产值,2010年开始,每况愈下,去年只做到4000多万元。”叶龙无奈地表示,“以前形势好,工人工资低,订单价格高,国家还有优惠政策,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叶龙透露,现在的形势是,上半年,单子能够做到不亏损,老板已经很开心了。“因为一般都要亏损20%。”
  对于工厂面临的困境,叶龙总结为三个因素。“一是单子价格低,第二是工人难招,第三,人力资源成本不断上涨。”
  在开着工的中间厂房,记者看到七八十个男女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裁剪着,其中有不少中年女性。后面有近一半的机器空置着。
  

[1][2][3]下一页>>
阅读数量(18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