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都不敢到(白马服装)市场走动,看到自己一手创办起来的市场就要关闭,马上会有一股伤感涌到心头。”白马服装市场管理方、温州市钢木家具厂的负责人刘建国这样说。
创办于1988年的白马服装市场,承载着一批经营户与市民的生意与生活,知名度并不亚于隔壁的妙果寺服装市场。但是,因市场大多为违法建筑,且消防整治不合格,于昨天正式拆除。包括商家在内的一些市民希望,白马服装市场不要就此一去不复返。
上世纪90年代初
有经营户一年进账几十万
白马服装市场,早年并不叫这个名字。当时,创办方——温州市钢木家具厂这家集体企业为延续自身品牌,将市场叫做钢木服装市场。“那时候,企业状况已经不是很好,在政府号召进入第三产业的呼声中,于1988年尝试着在妙果寺服装市场旁的自有土地上搭建起市场,做服装批发业务。”刘建国回忆道。
很快,钢木服装市场的生意变得红火起来。“上世纪90年代初,有经营户一年赚了几十万元,不比隔壁的妙果寺服装市场差。”在该市场经营了20多年的黄孝清透露,市场里的经营户都是前店后厂的模式,主要做女装批发。生意好的时候,经营户一度从100多户增加到200多户,最小的店铺只有4平方米。
随着服装批发市场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钢木服装市场与妙果寺服装市场的生意逐步受到影响,该市场内的200多户经营户也开始转型做零售。而市场管理方在经营中也常遇到一些情况,如人们不知道钢木服装市场在哪儿等,于是考虑改名。
“经过公司管理层讨论,我们感觉将市场改名为‘白马’更容易让人记住与口传。”刘建国介绍,1995年,钢木服装市场正式更名为白马服装市场。同时,市场也进行了一轮扩张,面积从1000余平方米增加到2800多平方米。不过,为改善经营环境,他们将店铺面积扩大一倍,把经营户缩减到112户。
刘建国表示,因为及时转型,市场生意受到的影响并不大。“白马服装市场的东西性价比高,不少市民愿意到市场买东西。”黄孝清解释道。
市场内大部分为
临时搭建的棚式建筑
尽管白马服装市场经历了一次扩张,但是经营面积中大部分是临时搭建的棚式建筑。当时,市场管理方考虑到市场的长远发展,打算拆除临时搭建的棚,改造成两层混凝土结构的市场。“2000年,我们做好了新建市场的图纸,并报到规划部门,结果未能获得批准。”刘建国透露。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不同意白马服装市场的改造提升,主要是因为该市场一开始就是以临时建筑的方式允许经营的,若要改造成两层混凝土结构的市场只能改造其合法建筑部分,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市场面积大范围缩小。最终,市场方与政府部门就改造提升计划未达成一致。
“现在,根据‘五水共治’的相关要求,位于河边的这个市场需要后退8米,其合法的建筑面积将变得更小。”鹿城区松台街道办事处副书记戴雄飞表示,该市场的合法建筑面积本来就不到1000平方米,若后退8米就只剩四五百平方米了,根本做不了市场。
很多商家感觉可惜
但支持政府决定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