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运动品牌“毒来已久” 阿迪达斯承诺整改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6日

 世界杯激战正酣。全球第二大运动服装生产商德国阿迪达斯(Adidas)与一家环保组织关于“含毒服装”的拉锯战,迎来了阶段性结论。

就在上月,该组织刚刚公布了新一批送检产品的毒理报告。该报告中显示:“巴西世界杯主要赞助商阿迪达斯、耐克及彪马的产品残留多种有毒有害化学物。”

近日,阿迪达斯公司针对三年以来各方一直质疑的其衣物生产工艺涉多种化学毒素残留的问题正式发布声明。“公司作为纺织业化学品管理的先驱者,将从公众知情权和全氟化物淘汰两大方面着手,实践其去毒承诺。”

同时,公司一并给出整改时间表——“最迟到2015年1月1日,淘汰长链全氟化碳(PFC)的使用。在2014年6月15日前保证其90%产品不含PFC,并在2017年12月31日前实现99%产品不含PFC。”

目前环保组织质疑的运动服所含有毒成分主要有三,即“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邻苯二甲酸酯(俗称塑化剂)以及全氟化合物(PFCs),后者包括全氟辛酸(PFOA)、长链全氟化碳(PFC)等多种有毒物质”。此番阿迪达斯高调表态的整治方案,只是涉及到其中的一大毒素处理。

三年来一家环保组织多次对国内外运动品牌进行送检,阿迪达斯绝非唯一一家含毒上榜的大牌。包括全球最大运动服厂商耐克(Nike)、彪马(Puma)、李宁、Kappa、匡威(Converse)、北面(North Face)以及休闲服品牌A&F(Abercrombie & Fitch)、G-Star、雅戈尔等众多品牌均曾上榜,但目前都未跟进公布工艺整改期限,甚至大多未承认该工艺存在缺陷。

阿迪达斯整改工艺

以PFC为例,功能性服装中的防水技术中大多需要使用这类化学品

此番阿迪达斯的成衣生产工艺整改,也成为运动服装行业首个给出淘汰有毒成分工艺时间表的企业。

事实上,自2011年以来,一家环保组织已经多次针对大牌运动服含有毒成分,侵害人体健康一事对外疾呼。5月该组织公布了新一批送检产品的毒理报告。该报告中显示:“巴西世界杯主要赞助商阿迪达斯、耐克及彪马的产品残留多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超过80%球鞋及50%手套样本含有全氟化合物(PFCs),61%的样本验出含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全数球鞋均验出邻苯二甲酸酯及首次进行检验的二甲基甲酰胺(DMF)。”

以PFC为例,运动服装之所以仍广泛使用含氟化学品,是因为其功能性服装中的防水技术中大多需要使用这类化学品。而NPE作为表面活性剂,也在纺织行业被普遍使用。

PFC这些成分微量,但危害深远的环境毒素,具有难降解性和生物累积性,可通过空气、饮用水、食品进入人体,或会对长期接触者造成生育能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乱、甲状腺等方面的恶性疾病。

但在舆论重压之下,巨头们的整改进展却并不快。

本土服装行业资深人士方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涉毒工艺曝光到首家企业给出时间表,各大服装巨头已经消极拖延了三年之久,而从阿迪达斯给出的整改期来看,这类毒素从大众服装上消失至少还要再等另一个三年,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

部分消费者及环保组织对于上述有毒物质的控诉始于2011年,并在当年取得了阿迪达斯和耐克两家公司的受理,二者曾作出承诺将从各自生产线中淘汰化学物。但三年时间已过,毒理送检结果依旧如此,这也引发了包括德国、匈牙利、俄罗斯在内全球各地环保组织加入抗议。

此番阿迪达斯方面除了启动涉及PFC制衣工艺的淘汰计划外,还在信息披露方面进一步透明化,公司将于今年年底之前在相关平台上披露其中国境内99%的湿法脱硫信息,并在2015年年底前通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相关平台对其全球范围内供应链的所有湿法脱硫实现50%的披露。

行业整改难点丛生

行业整改难点中,广泛代工、成本压力、标准滞后三大问题尤为突出

除却上述漫长的整改时间以外,“含毒服装从涉及企业范围之广与企业整改态度之懈怠,都呈现出整个行业普遍的不够配合。”方威直言。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69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