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世界服装鞋帽网的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国内服装品牌的困惑,为何转型不见路?
开o2o体验店、推私人定制衣橱、玩粉丝经济……去年开始,国内服装品牌都在抛出转型方案,并上演对国际快时尚品牌的“模仿秀”。但截至今日,班尼路、以纯、美邦等品牌,仍旧经历着业绩下滑、频频关店、品牌弱势等难题,日子并不好过。
爱逛街的人应该已经发现,在成都的各大新兴商圈,难觅国内老牌服装品牌踪迹。而与之相反,优衣库、h&m、zara等国际快时尚品牌,却已成为了商圈标配,盘踞在显著的销售口岸。
为何国内服装品牌转型难见起色?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国内欲转型快时尚的品牌已经意识到要运作o2o,压缩供应商规模,但与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差距依然很大。
都在谈o2o但未见成功模式
从去年至今,在线上和线下的压力下,国内的快时尚品牌也开始寻求转型。以美邦服饰[0.24% 资金 研报]为例,其以“一店一故事”的形式在店内加强了体验式服务,而佐丹奴、歌莉娅也开始着眼于o2o购物的开放与应用,加强互动。
7月1日下午,记者走访了位于环球中心的成都美特斯邦威o2o体验店。一进门,地板上就有显著的二维码标识,试衣间的镜子上标有“扫一扫,有惊喜”,收银台前摆放着扫码成会员的宣传牌。虽然感受到了不少o2o的元素,但记者发现,店内的销售模式仍然和传统的服装店没有太大区别。
“几乎所有品牌都在谈o2o,但未见到很成功的模式。”一著名服装公司高管认为,传统品牌转型做o2o,渠道的冲突会较为强烈,要考虑到加盟商的利益,如果要做o2o 一定会和代理商一起。而且o2o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很多的思考和观察。而目前看来,中国大多数服装企业仍将电商作为消纳库存的重要渠道,缓慢行走在o2o的道路上。
亿欧网ceo黄渊普则指出,传统服装企业的管理人员仍然没有认识到线上的重要性,仍然不具备互联网思维,企业管理者要么过于轻视o2o,要么过于重视,急于求成,管理者仍然没有找准方向。
都在说转型产品定位是硬伤
“产品定位是普遍的硬伤。”品途网创始人刘宛岚认为,美邦对互联网的拥抱力度确实很大,但随着越来越多“洋品牌”的入侵,美邦在服装样式上似乎有点掉队,目标人群是16~25岁年轻人,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跨 度较大的目标群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穿衣风格会有很大的改变,而美邦的服装可能会有不上不下的情况,对比来说,only走白领风、uniqlo走休闲风,大家想买什么样的衣服时首先会想到这个品牌,而美邦的软肋恰恰在这里。
他山之石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