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20年内实现由大变强 商务部将出台首份“贸易强国”指导性文件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9日

 

日前获悉,商务部正在起草培育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文件,开始对打造“贸易强国”展开部署。据悉,此文件由商务部外贸司负责起草,不久后将出台。

今年4月14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中国2013年货物贸易总额达25.8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1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3.91万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然而,在成功登顶世界第一后,中国依然面临着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等诸多积弊,令中国从第一贸易大国指导性文件的转变之路显得任重而道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商务部正在制订的打造“贸易强国”的文件,正是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上述要求。商务部即将出台的这份文件,将成为首份对中国打造“贸易强国”具有指导性意见的文件。

“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四位一体打造贸易强国

在该文件出台之前,先形成了一份课题报告。

从商务部多方了解到,2013年初,商务部成立了一个“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课题组,当年底该课题组形成了一份课题报告(下称“课题报告”),对新时期如何打造贸易强国作了深入的研究。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商务部的这一课题组,采用了高配的组织架构。课题组由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牵头并担任组长,报告由商务部外贸司、产业司和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三方共同完成,主要围绕“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四方面展开。据知情人士透露,课题报告完全是为商务部即将出台的“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文件打基础,“文件是在此报告基础上形成,文件起草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目前正在走程序,不久将出台。”

“报告主要围绕如何构建‘外贸竞争新优势’展开。从目前的国情以及外部环境来论证培养外贸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性。”参与了课题报告的霍建国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身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透露,课题报告提出了培养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思路,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配套内容还涉及营销网络、跨国公司的发展思路、海外投资以及下一步如何发展服务贸易等。

要培养外贸竞争新优势,法律体系和市场环境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霍建国表示,课题报告从法律体系和市场环境的建设进行论述。“关键是市场环境,报告主要强调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是发展的根本要素。”

在课题报告中,政府的职能定位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应集中精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主要起引导性作用,避免直接主导企业的竞争行为,更不应该具体规划哪些企业该做什么,哪些企业该如何调整,应让经营主体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霍建国说。

随着信息技术向世界经济各领域的渗透,电子商务成为新时期贸易的重要平台与手段。霍建国认为,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很有必要形成一些新的贸易平台,“像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经验还是不错的。还有网络销售的平台,电子商务的平台,包括一些大型的交易展会的平台,在课题报告中都得到了肯定。”

2030年前后“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

目前,中国的出口产品多数源于加工贸易而非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中国是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最大出口国,却经常饱受贸易规则惩罚之苦。商务部日前发布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4》显示,中国仍是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国。

2013年,我国出口产品共遭遇92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36.6亿美元。此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合理的卫生检疫标准等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限制增多,对企业利益和产业发展形成制约,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依然严峻。

改变是必然之势。商务部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就是通过国务院、商务部联合几个部门下发文件,来推动各地对打造贸易强国的重视,组织实施打造贸易强国进程。”

“中国缺的不是出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优势,而是经营的竞争力。”霍建国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产品的经营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跟踪、维系、后期服务的能力都不足,“而培育‘竞争新优势’就是要围绕这些能力,创造条件使其尽快提升。”

早在2010年4月,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公布的《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下称“战略报告”)为贸易强国初步描绘了愿景。

战略报告提出,未来2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要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即在2020年前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而在第二个10年即到2030年前后“初步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

而在霍建国看来,外贸强国至少要在品牌上占有一定的比例,此外还有市场的拓展能力、海外营销的能力,以及技术研发和售后服务。“课题报告提到的‘技术、品牌、质量、服务’,这其实涉及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竞争。”

“技术、品牌、质量、服务”,可视为新形势下商务部推出的中国打造贸易强国的“杀手锏”,再结合4年前商务部出台的战略报告,中国外贸由“大”转“强”的“路线图”已基本明朗。

两者虽同属商务部部级重大课题,但提法却有不同。战略报告明确提出了“贸易强国”的概念;而课题报告,提出的是培育“竞争新优势”,业内分析认为,虽然提法不同,但意思一致,“后者主要是跟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相契合。”

比较两份报告看,打造贸易强国的“路线图”基本不变。据霍建国介绍,中国将在2020年初步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贸易强国,在公平竞争的贸易环境下,外贸发展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比较到位。但距离真正的外贸强国恐怕还需要再巩固提高若干年,估计会到2030年。

迈向“贸易强国” , 高端制造业还是服务贸易先行?

中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主要依赖数量和价格优势,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附加值低,已成业内共识。

要打造贸易强国,产业升级是必然。但目前业界对“打造贸易强国是优先发展服务贸易,还是优先发展高端制造业”存在争议。

商务部课题报告认为,制造业技术升级是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必备条件。“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明显不足。”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直言。在他看来,改革开放35年来,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缺失是导致我国成为贸易强国的一大障碍。“尤其是汽车行业,应当说是一个失败的行业,到现在核心零部件都是靠进口。”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只有50%的产品是自主品牌,在轿车领域更少,只有25%的产品是自主品牌。“从2010年开始,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德国大众、美国通用在中国生产的汽车总量都超过了本国的产量,汽车业对我国经济的拉动超10%,但是发动机、变速箱是谁的?核心零部件到现在都是靠进口,到现在我们都不能说汽车是中国制造,只能说是在中国组装的;更不能叫中国汽车制造厂,中国只是汽车的装备厂、组装厂。” 周世俭说。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3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