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棉花价格机制回归市场 中国需求呈下降态势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4日

近期,郑棉大跌引发市场关注。7月1日至11日,郑棉1501合约接连增仓放量下跌,自15370元/吨跌破15000元/吨整数关口后,继续下探至14230元/吨,累计跌幅高达7.66%,9个交易日中唯有两日飘红,这在近两年来比较罕见。
  “棉花价格大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美棉受增产影响,快速下行,对内棉失去支撑;二是新棉花年度,国家将收储改为直补,棉花面临市场定价的环境。”长江期货黄尚海表示,由于目前我国棉花消费减少,国储库存巨大,供需失衡导致市场预期现货价格将明显下行,从逻辑上看,本轮下行比较合理。
  公开数据显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棉花供应国,美国棉花可能出现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增加、期末库存增加等,市场悲观情绪浓厚,使得洲际交易所(ICE)12月期棉价格近一个月累计跌幅高达15%,这被视为近期国内棉价大跌的导火索。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我国价格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原有的棉花收储制度被直补政策取代,政策对市场的直接支撑不再,市场主导力量归来,国储棉的巨量库存对棉花现货价格形成巨大压力。
  三年棉花收储总量超过1600万吨,目前国库中的储备棉仍有约1200万吨,我国每年还要新产棉花约600万吨。以每年最多消化棉花1000万吨来算,也要近三年时间国库的棉花才能基本消化完。
  而从需求来看,眼下传统的纺织行业进入消费淡季,加之棉花直补的相关细则仍未出台,纺织生产企业对订单都采取谨慎状态,购买原料时都是随买随用,棉纱销售不畅,库存积压严重,纺企当前亟待去库存、盘活资金。
  现货市场的萎靡充分体现在价格的快速回落上。2011年-2013年国家实行棉花收储政策,棉花收储价格从19800元/吨提高到20400元/吨,但国际棉价却一路下行,2013年内外差价达4420元/吨。而截至7月中旬,国内棉商手中的4128级、3128级新疆棉价格分别在15700-16600元/吨、16500-17200元/吨。
  “回归市场,就要尊重市场的价格规律。”青岛中旭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侯第鹏告诉记者,收储制度对国内国外价格都有支撑,现在国内取消收储进行直补,正是价格回归正常水平的体现。
  随着政策因素的逐渐淡化,国内棉价持续下跌,国内外棉价价差降至1600元/吨左右,业内人士指出,这恰恰反映出国内棉花价格开始对接国际市场。
  而对于直补政策的影响,业内人士认为,直补政策的目标是减少行政干预,使价格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因此政策公布前后可能会对市场情绪造成影响,但影响棉价的主要因素还是源于供求关系。
  在南华期货分析师傅小燕看来,全球棉花供应过剩仍待消化,中国收储改直补政策的实行将逐渐解决中国棉花市场化问题,中国需求在近年内预计将呈下降态势,国际棉价失去“需求动力的核心”,预计维持偏弱状态。


1  
阅读数量(28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