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棉纺织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战略分析报告》,2008-2013年,中国棉纺织行业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其中,2010年增长速度最快。在经历了2011和2012年收入增速、盈利能力下滑后,2013年中国棉纺织行业规模扩张速度开始回升。
图表1:2008-2013年棉纺织行业增长速度趋势图(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我国棉纺织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棉纺织行业产能问题
伴随着行业产能的增加,我国棉纺织行业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尽管产能增加,但大多数企业仍无利经营,这主要是因为各企业的生产规模差异较大,且以中小企业为主,使得棉纺织行业整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利润受损;第二,国内棉纺织行业产能一直处于过剩状态,企业开工率不足。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新建设的产能必然面临销售市场和盈利能力的巨大挑战,行业洗牌在所难免,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将加速洗牌的过程,后期的产业集中度将提高,开工率不足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倒闭或者被收购的命运。
2、棉纺织产业链存在问题
上游棉花价格波动较大。棉花价格的不稳定仍是目前棉纺织行业的首要问题,在棉花价格的大涨大跌行情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大量处于低端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抗风险能力偏弱,许多企业停工或半停工,江浙一带的小型织布企业中已有大约1/3的企业“放假”,还有约1/5的小厂商已经开始卖机器,一些情况稍好的企业则在“咬牙硬撑”,这部分企业之所以不敢轻易停工,主要是因为停工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招到工人,货源和销售渠道都会受到影响。
下游服装行业出口量下降,行业利润减少。服装产业是棉纺织产业链的最末端,不仅实现纺织商品的供给,也是回收资金、实现产品价值、保证产业链正常运转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国内服装品牌的增长速度较快,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的考虑使得服装企业对产品创新有所忽略,服装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而由于欧美经济的疲软,我国出口至该地区的服装数量明显下降,同时全球经济疲软、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料价格波动剧烈、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压缩着行业利润,服装企业不得不扩大非洲和东盟等地的市场份额,同时加大国内市场的营销力度,试图通过新的市场份额的增长来填补市场缺口。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