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服装品牌孵化中心启动不久,就促成了一单大生意:帮即发集团寻找服装品牌运营团队,请来了韩国36.5度品牌策划机构,双方初步达成协议。
今年以来,品牌孵化器颇为引人注目,据了解,这是国内首个纺织产业品牌孵化中心,在纺织服装产业堪称开风气之先,而对于长期处于“名牌不名”窘状中的即墨纺服产业来说,这也是被寄予厚望的一件事情,当地业界以及众多服装民企都期望藉此有所作为!
“目前已有152家企业入驻!”即墨市工信局副局长赵瑞林欣喜地介绍,这栋大厦的4到14层都是孵化中心,围绕促进品牌升级,这里提供创意设计、品牌运作、电商孵化服务,已累计入驻创业群体53家、设计机构26家。孵化中心整合了许多服务,涵盖政策、融资、中介方方面面。
“代工大户”借力运营品牌
“这里是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没想到大企业即发首先介入进来。”即墨服装品牌孵化中心项目部主任王卫玉笑着说。把针织内衣的外贸代工经营得风生水起的即发集团,终于决定改变“代工者”的角色,在自主品牌运营上尝试一下。
即发集团总经理杨为东告诉记者,即发已迈入重要转型期,即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在产品设计、创意、企划、物流、仓储、配送等这些服务端,都需要整合性的资源平台,即墨服装品牌孵化器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杨为东介绍,通过品牌孵化中心,即发首先“邂逅”的是一家北京网络公司。该公司经理郑鹭介绍道,随着线上线下销售的融合成为大趋势,即发也全面启动“触网”战略,期望通过网络营销来弥补自身在销售环节长期的不足。
即发集团在大厦604房间入驻,“政策非常优惠,第一年,房租免费,上网免费,物业免费。”杨为东说。
王卫玉分析,即墨针织服装在制造上是数一数二的,企业众多,集聚度特别强,从染整、面料到缝纫等生产环节具备较强的能力,但整个产业链的两端:研发设计、品牌推广是明显的短板。目前这个品牌孵化中心,就是在培育、整合品牌运营、电商服务、创意设计这方面的资源上下力气,为即墨纺服产业升级提供服务。
打造研发设计高地
进入品牌孵化中心后,不少企业和张黎明一样,有了“来电的感觉”:和设计研发单位一接触就碰撞出了火花!
张黎明的隔壁邻居是英保尔设计研发公司,去年刚给汕头的一家服装企业搞过产品设计、品牌规划,那家企业的销售额从2亿元增加到5亿元。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