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PTA-聚酯不再只是纵向的一条产业链,在资本经营时代,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交融,在看不见的市场里展开竞争与合作。在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下,上下游之间不再是单边利益博弈,多方利益冲突的发酵,让买卖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化繁为简,企业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德伟认为,实体经济进入PTA期货市场后,企业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效益最大化,而是要保证企业的稳健经营。
同时,PX-PTA-聚酯的利润转移也因为人为因素变得复杂。对于形势的紧追慢赶让最末端的聚酯显得被动。一季度, PX产业处于亏损加大状态,PTA产业由于产能压力也出现亏损面扩大,聚酯产业因原料PTA的销售压力享受到了难得的利润。5月初,PX厂家终于承受不住亏损,开始停产检修,随后PX价格逐步回升。而PX价格的上升,使得PTA企业亏损加剧。恒力石化、翔鹭石化、逸盛大化这三家产能占国内总产能约60%的PTA厂家开始轮番停车检修,将开工率控制在70%以下,最终导致PTA现货市场缺货,一些聚酯工厂甚至买不到货。PTA三巨头人为抬高5月结算价格,重新制定了结算价格体系,使得结算价格直接与PX价格绑定。PTA产业重夺利润,并将亏损转移至聚酯厂家。然而,PX厂家没有大面积重启前期装置,PTA厂家转移来的利润又逐渐被上涨的PX原料所吞噬。至此,整个化纤产业链的利润,从聚酯厂家先转移至PTA企业,后又上移至PX厂家。
利润转移是多方的博弈。各方面临的整体形势如何还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观察,而具体的操作选择上,还需要顺势而为。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聚酯论坛上,多方从不同角度切入,表达了对PX-PTA-聚酯产业链上存在问题的思考,长期观察该市场的主办方中纤网一如既往表现出专业水准,与郑州商品交易所设置PTA期货等多个话题得到了现场嘉宾的热议。本文选取了其中的几个话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聚酯产业有压力
中石化合纤处副处长张有定
市场需求将进入低速增长期。预计2015~2020年,我国涤纶需求年均增长率进一步下降到6%~7%。
内部原因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转型,GDP持续高速发展不是追求目标;二是我国人均收入将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提出更高质的需求,对提升纺织品服装消费量的贡献将减弱;三是人口增长贡献下降,我国人口每年仍净增1%或1000多万,但我国正逐步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口人均消费力会下降。
外部因素一是促进出口增长的国际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尝试转型调整期,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二是虽然世界人口超过70亿,但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停滞或下降,新增人口集中在南亚及东南亚、非洲等气温常年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对需求拉动作用低;三是世界纺织将开始呈现“从东北亚到东南亚”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并将逐渐加速。
当前涤纶市场行情向成本回归。PX—聚酯产业链持续亏损,PTA运行自去年8月以来一直处于现金流失状态,绝大数企业都伤不起,PTA产业率先提出了成本定价的机制,然而关键在于操作。控制负荷才能实现成本定价,这对于产业链的发展是革新。如果做好,是行业之幸。
PTA调整价格的行为对于行业有正面意义:一是有利于PTA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链波动引发的风险减小,纤维企业经营的复杂性也会降低。对于行情的正面意义:使得成本回归到原油和期货炒作的影响减弱。
扬州惠通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景辽宁
目前,国内聚酯产能已超过4100万吨,约占全球产能的48%。在印度建设的聚酯工程项目占我们企业业务的份额越来越多,而国内聚酯技术改造的企业比较多。
我国聚酯行业受到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油价格长期处于价格高位、原料进口依存度高,同时面临恶性竞争、过度投资、环境保护等影响,多数企业长期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多数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