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劳动力成本一路高涨,国内市场需求不旺……今年上半年,我市服装纺织行业遭遇了多重“寒流”的侵袭,1至5月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的利润总额甚至下降了近50%。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不少服装企业进入“温水煮青蛙”的状态。要走出困境,就要寻求变化,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嘉兴服装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数据】
服装业遭遇“四面楚歌”
“行情差,生意难做。今年上半年的生意估计比去年下降了百分之二三十。”昨天,一位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大吐苦水。
其实,这家企业的情况并非个例。服装行业今年初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同比下降,1至6月规上服装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用电量下降3.6%;1至5月规上服装企业利税总额同比下降23.2%,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7.8%,服装行业仍处在深度调整中。
为何服装企业进入了“寒冬”呢?“在我市的服装企业中,做来料加工的比较多,产品价格低,附加值不高。这些企业往往会受到市场和成本两头的挤压,利润自然会减少。另外,今年服装的需求萎缩、出口受阻,也是造成行业萧条的原因。”市经信委综合处处长沈林中告诉记者,我市服装企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针对这一情况,《上半年嘉兴市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指出:“下半年,我市将引导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开发新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坚持抓大扶小,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受影响,鼓励符合产业政策导向、有订单、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满负荷生产。”
【案例】
那些笑对“寒冬”的企业
萧条中,记者仍欣喜地发现不少笑对“寒冬”的企业。这些企业为何能在大形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保持稳定增长呢?
1差异化打开市场另一扇窗
生产车间内各条生产线“火力全开”,生产蝴蝶服、蜜蜂服、公主裙、仙子装……这是在浙江依爱夫游戏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最常见到的场景。“听说,有些企业今年的订单和业绩都出现了下滑,我们企业还真没有这样的担忧,今年上半年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昨天,“依爱夫”的商品总监杭晓丹自信地说。
其实,在2003年创业之初,“依爱夫”走的也是服装产业的老路,以生产家纺和运动休闲装为主。虽然也能赚钱,但是知名名牌竞争力强,他们的优势并不明显。企业转型,摆在了董事长汪维佳面前。
出生于平湖长期生长在欧洲的经历,让汪维佳有着不一样的视野。“企业要转型,就要走差异化战略,有特色才能有市场和客户。于是,‘依爱夫’把市场转向了儿童游戏装。”杭晓丹说,就这样“依爱夫”一炮而红。
看准了游戏装这条路子,“依爱夫”的研发团队开始致力于自主设计,并打造了国内首个自创儿童游戏装品牌——伊佳林,其中既借鉴了中国文化背景,又融合动漫、游戏、卡通等元素。
“上半年我们出口订单基本没受影响,毕竟我们做的是差异化的产品。自主品牌伊佳林产品在原来游戏装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更适应中国市场,销售也比较稳定。目前,我们在北京、上海等地已经拥有了几十家专营店。”杭晓丹说,差异化是他们企业保持稳定增长的秘诀。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