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双十一”:新经济的崛起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4日
虽然只有五六年的发展时间,但某种程度上,“双十一”电商购物节已经足以写入中国经济发展史。2013年11月11日当天,天猫总交易额达到350亿元,京东、易迅、苏宁等大型电商也创下交易额新纪录。350亿元是什么概念,作为购物天堂的香港一个月的总销售额不过300多亿元。这个份额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扩大还将持续扩大。在这一天,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到乡村小镇,无数人守候在电脑前,提前给支付宝充好值,选好心水的商品,只等凌晨一到,就开始点击鼠标,开启疯狂购物模式。在经济总体下行的大环境里,“双十一”是一抹不多见的亮色。

  近年来,由民间自发形成的全民性定期狂欢最明显的有三个例子,除了“双十一”电商狂欢,还有每年除夕的春节联欢晚会,再加上每年国庆的旅游黄金周。这三个狂欢节象征着中国当代经济生活的三种繁荣:文化娱乐经济的繁荣,旅游经济的繁荣,以及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在某种程度上,它们都象征着新经济。所以,马云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信号,反映新经济的崛起”,这话是有其道理的。

  尽管“双十一”电商购物狂欢节象征意义不凡,但其弊端仍难被人无视。以节日进行促销,这种做法虽然会提高销售量,但是也对电商商家运营成本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意难做了”现在是很多商家的共识。对很多中小商家来说,实际上促销力度越大,对于他们影响就越大,电商运营成本就会越高,商业瓶颈已经凸显。

  很多人都以为电商的运营成本更低,但如果整体考虑物流以及管理等综合成本,对于卖家而言,目前多数电商平台的运营成本甚至比线下还要稍高一点。一些中小卖家为了促进自己的销售额,不但降低了平常商品的利润,而且纷纷参与电商平台的各种广告接口,理论上这是一种薄利多销宣传手段,但实际上如果测算不当,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则极有可能造成亏损,往往会形成“赔本赚吆喝”的局面。

  如果说每年一个“双十一”这样的局面还可以承受,但目前众多电商平台非常热衷于人工造节,各种活动层出不穷,常见的有“店庆”、“圣诞促销”、“春节大促”等等,这种行为虽然有一定促销作用,也利于商家清理库存,但如果全年都是节日,商家供货问题该如何解决,利润问题又该如何保证?

  “双十一”购物节的狂欢能够促进内需,但不能当成经济复苏的标志。电子商务之所以被称为新经济,是因为这种经济方式增加了商品生产者的竞争,降低了商品的边际成本。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全年交易额达到1.3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gdp总额。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但类似于“双十一”购物节这样的商业模式,如果发展过度也会透支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反而对电子商务造成伤害。当然,我相信市场有足够的力量最终达到新的平衡,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经济模式必会给社会带来普惠。

1  
阅读数量(85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