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服装行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7日
随着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以及东南亚等国家竞争对手的出现,我国的服装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用工荒”使企业普遍认识到以往的优势已无法支撑自身的发展,转而寻求技术红利,倒逼国内服装企业“机器换人”。

  省人工设备成趋势

  专家表示,机器换人是我国服装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出现的必然现象。与以往的设备相比,高效、节能、省人工是这些设备的共性。

  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缝机业共生产缝纫机1292万台,机电一体化高效节能缝制机械总产量占工业缝制机械总量的比例已由2009年的10%提升到目前的49%。平、包、绷等大宗主导产品中机电一体化产品占比由2009年的15%,提升到目前的45%。其中,电脑平缝机2013年总产量高达270万台,同比猛增80%,首次超过机械型普通平缝机产量。

  行业新的发展格局渐显,自动化、智能化机械成为企业选购热点。以前一件衣服的钉扣子工序,需要由4个工人共同完成,现在使用“智能”钉扣机器后,由一个人负责控制电脑程序,缝纫机自动就能完成全部钉扣流水线的工作,基本实现了无人操作;剪线机也是一种高效的取代人工的机器,效率是人工剪线的8倍,可以同时完成2~8个人的工作,价格只有2000~3000元;立体整烫机缩短了熨烫辅助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一般可提高生产效率30%~35%;柔性制造系统通过对服装缝制过程的实时监控加大了服装衣片或半成品的流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库存,在线质量检验、控制和修复,可以确保下线的每一件产品都满足优质产品要求,同时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了生产执行过程中管理的协调和成本的控制。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不同款式、不同颜色和不同号型的服装可以在一条生产线上同时作业,适应目前许多企业小批量、多品种的服装生产需求,极大提高了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可见,智能化、省人工的新型技术与产品的不断进步,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传统服装行业的作业方式,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真正迎来数字化时代生产模式。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得信息者,得天下。服装产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化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强弱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标尺,而快速反应能力的核心是信息化。

  在生产技术领域推广cad、cam系统,开发如网上定制、智能化设计排料系统、单件自动化下料订单快速处理等专门软件提效又省工。事实表明,使用电脑制版,效率是手工制版的2.7倍;电脑放码效率是手工放码的5~6倍;电脑排料效率是手工排料的10倍。

  物联网技术是服装行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rfid技术对产品生产、库存、物流配送、产品销售管理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推进。美国gap公司在很早就将rfid技术应用到了整个供应链过程中。据相关部门统计,gap公司应用rfid技术以来,销售额提高了20%,库存精确度提高30%,剩货成本降低90%,盘点效率提高20倍,门店销售成本降低了10%。

  服装产品过程的信息化将带动企业生产过程、营销过程和管理过程的现代化,有效利用行业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咨询服务,达到资源优化配置,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



1  
阅读数量(85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