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大宗商品“GDP”缩水或成新常态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2日
导报讯(记者曹凤芹)“自2014年起,中国大宗商品‘GDP’缩水或会成为新常态。”在日前召开的“2015年度大宗商品市场高峰论坛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CDRC)核心专家、导报特约评论员刘心田表示,相当数量的大宗商品产能、价格都存在泡沫,而中国经济的减速使得泡沫挤出速度加快,2015年甚至2016年仍有可能出现量价俱跌的情况。但刘心田同时表示,由于消费量相对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像价格一样的过山车行情,故大宗商品“GDP”未来缩水程度有限(或在3%-5%),且随时具备增长的可能。

  本次会议上,生意社首次提出价值链分析及商品“GDP”。据介绍,价值链分析就是利用生意社的各类研究工具,如比价指数、产业链指数、商品指数的变动以及产业链商品的相关性变化来发现价值链的变化,通过价值链的变化的大小来判断商品的利润是上移还是下移。通过价值链变动方向可以来判断流通链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是资源说话、制造说话还是需求说话。

  而商品价值总量(商品“GDP”)的变化可以分析和判断行业一年的景气程度,其可以通过:商品“GDP”=商品年均价×商品年表观消费量来进行量化分析,如果商品“GDP”与上年相比减少,则可以判断该行业景气度降低,增加则可以判断行业景气度上升。

  生意社在会上发布的调研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大宗商品市场主要商品(生意社统计了58种)表观消费量、均价变化不一,88%的商品均价有不同程度的下跌,23%的商品表观消费量缩减。60%的商品“GDP”即年度商品消费总值(表观消费量×均价)缩水。

  “商品‘GDP’缩水情况在近15年非常罕见。”刘心田说,自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宗商品的表观消费量一直在增长,尤其在2001-2011年的黄金十年更是呈现爆炸性增长,大宗商品的价格过去十几年虽然经过几番波动,但2012年前总的趋势是向上的。在价涨量增的大背景下,大宗商品“GDP”一直呈现近乎全线上涨的态势。即便是在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2012、2013年,由于商品的消费量仍呈较大幅增长,故“GDP”仍以涨为主。然而,这一“常态”终于在2014年迎来拐点。

  刘心田表示,商品“GDP”缩水折射出产业景气度下降以及中国经济在转型。相较国家GDP仍保持7%以上的增速,大宗商品“GDP”缩水的不同境遇说明大宗商品在国民经济占的比重也在缩水,即原本对国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宗商品已然“走下神坛”,第三产业的兴起使得国家GDP的增长不再依赖大宗商品的兴旺,“这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价值体现。”刘心田说。


1  
阅读数量(57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