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ZARA继续深挖美国市场 寻找发展的潜力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4日
 对于快时尚品牌zara来说,美国仍然是一个有待挖掘的市场。zara母公司,世界最大服装零售商西班牙inditex集团上周四宣布,将以2.8亿美元买下纽约曼哈顿soho区一栋总面积达4.7万平方米的老式建筑,用于开设一家全新的zara旗舰店。

  与此同时,zara今年将继续在美国采取积极的门店策略,在纽约开出15家店,其中将在纽约曼哈顿新开8家门店,在纽约其他地区则开设7家门店。至于美国其他的地区,zara也将在洛杉矶、拉斯韦加斯和波士顿等城市新开十几家旗舰店。

  相较于中国、俄罗斯和日本,zara在美国其实店铺并不多。据zara 2013财年的财报显示,全美国共45家门店,远低于中国的152家、俄罗斯的77家,以及日本的90家。

  尽管全球已经出现了多个时装销售的新兴市场,但成熟的美国市场仍然是时装品牌最看重的战场之一。2014年9月,优衣库宣布计划未来将在扩张美国市场上投放更多资源,目前优衣库在全美只有26家店,但到了2020年,门店数量将要达到200家。

  相关链接:

  波司登集团以羽绒服制造起家,早在1994年便以“波司登”品牌进入羽绒服生产领域,此后相继推出“雪中飞”、“康博”、“冰洁”三个子品牌,形成品牌矩阵。根据2013年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的数据,以上四个品牌占据中国羽绒服市场37.8%的份额,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头羊。

  以羽绒服作为主营业务,最大的问题是生产经营活动随季节而来的周期性。为了平衡业绩,对冲单一的羽绒服业务的波动风险,波司登集团展开多元化扩张,推出时尚品牌“摩高”、女装品牌“瑞奇”和“杰西”,2009年以“波司登男装”为品牌进入商务男装领域,并在2011年斥资2005万英镑购入伦敦西区的一栋六层建筑,作为旗舰店和办公室,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

  几年过去,以上旨在“去季节化”的改革举措收效甚微——波司登集团旗下子品牌分门别类,术业各有专攻,但由于品牌过多,分散了有限的营销资源,导致识别性不强,缺乏品牌号召力;而国际化业务也仅局限于英国伦敦,高层团队流动频繁,如今只有20号人马维持运转。费尽心血,非羽绒服业务进展缓慢,到头来波司登还是一家羽绒服生产商。截至2014年9月30日,羽绒服业务占波司登总收入的85%以上,其中代工业务占了35.5%。

  代工业务每年为波司登带来数亿营收,与这些看得见的真金白银相比,另一个层面的损失却十分隐蔽——波司登贴牌加工的gap、boss羽绒服却在中国争夺原本属于波司登的市场份额。由此,波司登陷入了“中国制造”的普遍困境——以高企的成本、微薄的利润为代价,亲手为国际品牌提供了争夺市场的武器,而自己的品牌则被这些合作者逼迫到了墙角。



1  
阅读数量(36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