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浙江纺织遇困 订单大幅度下降成本上升

来源:全球的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9日
从2008年开始,亚洲最大的pta生产企业华联三鑫陷入破产困境;紧接着,中国最大的印染企业江龙控股集团也面临破产危机;浙江义乌排名第五的浙江金乌集团,国家大型纺织印染企业浙江永通染织集团,绍兴五环氨纶实业集团,浙江纵横集团等大型纺织印染企业接连破产。6年过去了,浙江的纺织企业是深陷泥潭还是逐渐脱困?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日前走访了当地的一些纺织企业。

  订单下降成本上升很多企业日子不好过

  订单大幅下滑,库存压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原料价格波动、种种不利因素的叠加,使得不少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另一位皮革厂家的老板显然情绪更加低落,“我们这样的小厂日子很难过,情况不是很好。总之大环境就不好,订单大幅减少。原来5000米的订单,现在缩减为300米了,企业的日子怎么过啊?”

  对于近年来大型纺织企业接连破产一事,虽然一些企业家比较讳言,但当地一家外贸公司的傅总却直言这种现象很正常,“企业都这么老了,破产很正常。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像这种大企业还有一大批会死的。”谈及原因,他认为主要是国内的职业经理人体系不完善,很多民营企业家并没有管理大企业的能力,所以当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会因为管理跟不上而开始走下坡路。

  出口订单增加内销市场混乱

  当地一家进出口有限公司的王总告诉记者,公司这两年的销售额基本上按每年60%的速度在增长,虽然去年中东和南美市场不太顺利,但公司新开拓的北美和欧洲市场情况很不错,弥补了中东和南美的缺漏。当记者问起国内情况之时,王总显得颇为无奈,他告诉记者,自己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主要是以跑量为主,利润可能相对较低,大概在8%~10%左右。国内市场的利润可能在15%左右,但是“国内市场讨钱太难了!”

  和王总一样更愿意做国际市场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当地另一家工贸一体型企业的于总直言:“国内市场信用太差,业内的人自己把自己的市场做坏。”以于总的企业为例,公司经常会自己研发一些新的产品,但这些产品一进入市场后,很快就会被其他企业模仿,而且价格往往更低。“长此以往,越做越累啊!”于总告诉记者。除了模仿、抄袭、价格战,最难的还是收钱的问题。曾经有个客户对于总说过这样一句话,“早知道要汇款,我就不给你做了!”可见欠钱对很多客户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

  据了解,当地一些家庭作坊式的私人小企业,近两年破产的很多,被拖欠的资金从十几万到几百万不等。其中一些还在苦苦支撑,年关将至,有的早早放假,有的几个员工轮班,为了留住员工,不开工的日子,企业主也会象征性地发一点工资,对这些以加工业务为主的小公司来讲,“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一名业内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1  
阅读数量(59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