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常态下的科技创新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合作成为科技创新主渠道;以新材料为依托,破除国际技术垄断成为科技创新主引擎;以产品升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技术改造成为科技创新主战场;以绿色发展为动力,节能减排成为科技创新主基调;以支撑保障为基点,技术标准、软科学成为科技创新主纽带。
国内外的纺织科技取得了哪些长足进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惊喜?一起来盘点下。“科技创新是纺织服装行业进步的原动力”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中国纺织人心中坚定未来发展的信念。
四项纺织成果获年度国家科技奖
新闻回溯
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与纺织领域相关的有4个科技项目获奖。纺织行业共有4个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二等奖:“棉花种质创新及强优势杂交棉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功能吸附纤维的制备及其在工业有机废水处置中的关键技术”;“超大容量高效柔性差别化聚酯长丝成套工程技术开发”;“丝胶回收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
编辑点评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其获得者或完成了重大技术创新,或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2013年度纺织行业的表现既可圈可点又大有提升空间。
北京十条政策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松绑”
新闻回溯
1月13日,北京市政府对外发布《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试行)》,这份文件,被北京高等教育界、科技界认为是中关村示范区最具“含金量”的新政策之一。十条具体措施可以归结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支持高校开展协同创新、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和在校学生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个方面。
编辑点评
“京校十条”的出台,目的是确保政策能够破解高校成果转化和协同创新中最难、最核心的问题。“不少于70%”成为“京校十条”起草论证过程中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的关键词。按照新的政策,高校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给予科技人员奖励比例下限由以前的20%提高至70%。
第五期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召开
新闻回溯
3月22日,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的第5期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生物质合成纤维环保加工技术及其应用”在东华大学举办,生物基纤维从愿景走向现实。
编辑点评
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解决原材料的开发、材料合成及加工成型中的理论难点;以安全稳定的产业化生产设备弥补工程问题带来的缺憾;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新品,寻求国家的支持,例如建立生物质材料实验室等,健全生物质材料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科学视角还原PX真相
新闻回溯
4月10日,以“责任·战略·创新”为主题的中国PX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集中探讨了PX的公众认知、规划布局、技术创新、安全生产以及PX企业的社会责任等话题。面对“PX妖魔化”,一方面舆论亟须普及科学、全面、客观的公众认知,帮助实现地区政府、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和谐稳定;另一方面,PX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等领域用途广泛,由于下游的快速发展,PX的短缺已经成为我国聚酯工业发展的瓶颈。
编辑点评
PX作为化纤行业的重要原料与行业发展息息相关,PX的安全环保性已经有科学的论断,有危险不代表一定发生事故,关键在于管理。引导行业正确认识并应用PX,与石油行业进行相关合作对推动化纤行业乃至终端产品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014中国纺织学术年会热议“新常态”
新闻回溯
10月21日~23日,2014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在上海举行,会议以“跨界融合,智能纺织”为主题,设有1个主会场,另有纤维材料、现代纺织加工技术、技术纺织品、生物基纤维的开发及利用等5个分会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24届理事会第五次扩大会议、第34届全国毛纺年会暨“唯尔佳”优秀新产品颁奖大会、全国纺纱新技术与产品开发交流会、2014全国染整可持续发展技术交流会同期召开。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