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竞争加剧 玛莎百货等国际零售商计划进军澳大利亚

来源:第一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6日
全球营收额排名前250的国际零售品牌中,仅有37家目前已经进入澳大利亚市场。澳大利亚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民众经济收入高,对高质量的国际品牌商品有着庞大需求。看到这一商机之后,时尚品牌H&M、Zara、维多利亚的秘密等纷纷进军澳大利亚,英国大型连锁百货玛莎也即将进入这一市场。
  此后,澳大利亚本土品牌和百货零售商将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多年以来,澳大利亚人热衷于跨境网购和海外直购,让本土零售商承受了巨大的营业收入损失。如今,更多国际品牌的入驻将让日子原本艰难的澳洲零售商的处境更为不妙。
  雨果网从外媒“fool”近日的报道中了解到:近年来,澳大利亚本土零售商的日子不太好过,不仅要面对低落的消费者信心,同时还要跟网络零售商展开竞争。然而,这或许还仅仅澳洲零售业苦日子的开始。
  如今,越来越多国际零售商计划进军澳大利亚市场,以捕获澳元贬值以及澳大利亚消费者热衷购买世界级高质量产品所带来的商机。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名为《零售力量》的报告中显示,在全球营收额排名前250的大型零售商只有37家目前在澳大利亚展开了经营活动,然而这一似乎将增加。
  我们已经看到H&M、Zara、维多利亚的秘密等已经开始在澳大利亚开拓市场。五年前,美国时尚品牌Gap在墨尔本开了一家店。最近,知名化妆品品牌丝芙兰也大力扩张本地市场。这些外国品牌的入驻让原本已经陷入困境的大卫•琼斯、玛雅百货等澳大利亚本土百货商店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当然,很多迹象似乎表明澳大利亚消费开支在2015年将出现上升,比如汽油价格下滑、利率下调等,这些都将刺激澳洲民众增加消费开支。这些增加的消费开始将使JB Hi-Fi Limited 、Super Retail Group Ltd等澳大利亚本土零售商和其他国际竞争对手受益。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称,全球排名前250名的国际品牌中85%还未进入澳大利亚市场,这只是意味着澳大利亚国内的市场竞争可能将加剧。
  (编译/雨果网 Jack 译审 吴以辉)
未来零售店以新技术取胜? 智能试衣间提升体验
2015-01-26 08:50评论(0) 手机上看资讯,请下载客户端
  随着电子商务成为消费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零售商承受了巨大的创新压力。幸运的是,对于零售商来说,科技同样能够对实体商店产生创造性影响。
  在最近举行的DX3数字营销大会上,自称为“零售先知”的道格·史蒂芬斯(Doug Stephens)建立了一个展台,展示了多项有助于零售商与电商竞争的技术。这个项目被称为“集体零售”(Retail Collective),旨在突破缺乏协作的单一品牌展示的限制。
  “我进入这个行业已经很长时间了,并且参加过很多科技和零售展览,但从来没有见任何人将科技与品牌观点结合起来,并且从科技角度展示未来零售。”史蒂芬斯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将这些科技公司的精英团队集结起来,他们能够协调合作,打造连贯和深入的体验。”
  
  新技术集合
  这个概念商店的组成部分包括增强实境镜子、标准与分析、智能库存管理、移动支付和无线信号等。“集体零售”试验同时照顾到了消费者和商家的角度。例如,可选择参与的移动ID追踪可以使零售商查看他们想要的数据,同时向消费者展示个性化购物的优势。
  想象一下,当你经过一家商店时,可以收到关于你可能喜欢商品的智能消息推送;当你准备试衣服时,可以通过“魔镜”查看衣服是否合体;进入试衣间之后,可以通过智能库存管理叫来货品;当你准备付款时,你只需拿出手机支付,然后带着新买的东西离开商店。
  “我们并不是把一些很酷的东西简单集合起来,”史蒂芬斯说,“我们要把这些东西放到一起,然后顾客在路过时能够说,‘不错,我觉得找到我想要的东西了’。”
  发现零售行业缺乏前瞻眼光后,史蒂芬斯成立了自己的“零售先知”咨询公司。五年后,他当初的很多预言都逐渐成真。例如,史蒂芬斯曾预测零售业的大盒子模式将逐渐解体。
  “整个零售市场出现转型,天平转向小型和专卖零售商一边,当然互联网也逐渐普及,并将继续扩大。”他说。大盒子模式的终结已经相当明显,但史蒂芬斯表示,2009年他提出这个观点时,很多观察人士对此嗤之以鼻。
  零售店转型
  展望未来,史蒂芬斯坚信零售店将转型为媒体分支机构。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店内看货、网上购物,实体零售店越来越难以直接评估他们的销售影响力。“我们将以媒体体验的方式看待商店体验,并依据产生的印象来评估这些体验的互动和吸引力。”他说。
  史蒂芬斯认为,零售店可以进行转型,通过展示品牌商品,根据广告费率向品牌商收费。零售商将不仅仅收取销售提成,而是承担宣传者的角色,即便最终顾客选择在家里通过互联网购物,零售商也参与了销售过程。说服消费者在店内购物将不再通过优惠券和客流量来推动。
  尽管有人预测零售业将总体滑坡,但史蒂芬斯对该行业仍然保持乐观。“软件吞食零售?我并不这样认为。软件能够击败普通的市场体验,”他说,“因此零售商应当提升顾客体验,这样才能更有价值。”
  未来前景乐观
  多渠道商务和数字营销公司Acquity Group的全渠道体验高级主管富恩德伯克(FK Funderburke)表达了他对这种“集体零售”模式的看法。他认为这的确是未来零售业发展的前沿,并将数字在线体验的优势带到了试衣间里。
  富恩德伯克对零售业的未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大多数人说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而在我看来,这个领域的未来前景非常广阔,有很多可做的事情。”他说,“与其说这是一个令人害怕的领域,不如说是一个有趣的领域。”
  与史蒂芬斯一样,富恩德伯克同样认为,不创新和不接受消费者行为改变的零售商将被淘汰出局,而那些将在线和家庭体验结合到店内的零售商将会发展壮大。
  “新的现实情况是,消费者能够一直保持互联网连接,实体和数字之间的障碍已经消除。随着新发明出现,大众定制化也随之出现。我只需打造一面魔镜,但这就能够为每一位进店顾客提供一种独特、个性化的体验。”
  有的商家在实体和数字领域实现了无缝结合,他们能够通过数据与顾客结成更密切的关系,为他们提供更加相关的内容和建议。有的商家担心应用新技术会带来过高的软硬件成本,而富恩德伯克认为,“如果不这样做,付出的代价将远远高于提供此类店内体验的成本”。
  大盒子模式下的零售商总是带来糟糕的购物体验,例如库存管理不善、导购态度冷漠、货架凌乱等。因此亚马逊等电商已经为实体零售吹响了消亡的号角。不过如果零售商能够采用这些新技术,未来走进商店购物的体验仍然值得期待。

1  
阅读数量(57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