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2014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经济运行特征解析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5日
刚需拉动增速大步流星

  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以增速放缓为明显特征的新常态时期,纺织工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产业用纺织品也面临着复杂的发展环境。由于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多元化,部分领域需求呈现出一定的刚性,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行业发展也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同时,行业内骨干企业抓住机遇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科技创新作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较好的适应了行业发展趋势。

  2014年,全行业仍处在快速发展的成长期,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工业增加值增速、纤维加工总量均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更是保持20%以上的增速。根据对会员企业的直报数据分析,2014年行业全年的景气指数为78.8,虽比2013年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表明行业内企业对2014年的运营情况满意度较高。

  总体表现

  全年行业经济增加值增速达到11.7%

  大部分受访企业经营业绩表现良好

  2014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经济增加值增速为11.7%。1795家规模以上产业用纺织品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2702.2亿元和154.3亿元,分别增长12.39%和13.79%,比纺织行业高出5.6和7.7个百分点。行业平均利润率为5.71%,比上年略有增长,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同比下降了近50%。2014年行业的经济效益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企业的非织造布产量达到361.4万吨,增长10.73%,增速比上半年有所提高,低于2013年同期水平。增速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行业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增长基数,另一方面是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及落后产能淘汰。非织造布的销售收入增长了13.73%,利润总额增长6.28%,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4.6和17.8个百分点。收入和利润增速下降,一方面是由于产量增速下滑,更重要的是由于原材料价格的大幅降低使得产品价格承受压力,另外随着行业产能增加导致竞争加剧,也侵蚀了企业的部分利润。从海关数据看,我国出口的非织造布价格微降0.18%,在原材料价格大幅降低的背景下,由于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的改变,我国非织造布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已经显著加强。

  纺织带和帘子布、篷帆布行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明显,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了57.43%和14.51%,成为带动整个行业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这两个领域2013年的效益较差,经过本次增长,均恢复到行业平均水平,是行业的一次正常调整。

  根据协会抽样系统调研,8.3%受访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超过20%),近一半企业收入增长超过10%,26.9%的企业收入基本持平,但是也有15.2%的企业的收入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近一半的企业的利润有不同程度的增长,30.6%的企业基本持平,21%的企业的利润有所降低。

  企业投资集中于技改及新增高端产能

  非织造布投资额增速达44.15%最活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行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5.5亿元,同比增长25.99%,在纺织行业中处于前列,与上年相比增速稍有回落,表明企业对行业的发展继续保持较高信心。根据协会的调研,目前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技术改造和新增高端产能两个方面,单项投资的金额较高,为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分行业看,非织造布依然是投资最为活跃的领域,投资额增速达到44.15%,新开工项目数增速为38.39%,与上年同期相比反弹明显,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会保持高速增长。据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销售的针刺非织造布生产线80条,水刺生产线15条。纺织带和帘子布、篷帆布等领域的投资也保持了高速增长,绳索缆的投资保持中速增长。另外,行业在过滤用纺织品、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等领域的投资也保持了较高增长。

  国际市场逐步恢复全年7.6%增长

  医卫和非织造布成出口增长引擎

  2014年,我国出口各类产业用纺织品207.4亿美元,同比增长7.6%。产业用纺织品出口在2012年出现过负增长,2013年出口增速反弹到8.36%,2014年的出口形势则继续企稳,但是与2011年26.3%的增速相比还有较大距离,主要是由于除美国以外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外需动力不强。

  从地区看,亚洲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最大出口市场,占全部出口额的45%,其次是欧盟和北美洲,其份额都在17%左右。在这三个主要市场中,对欧盟的出口增速达到10.9%,对北美的出口增速为7.8%,对亚洲的出口增速为7.6%,其中对东盟的出口接近10%。非洲在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出口中所占份额只有7%,但是增速可观,达到10.3%。对欧洲的非欧盟市场的出口则出现5.6%的下降。

  从国家看,美国、日本、越南、印度和韩国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前5大出口国,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34.6%,对这些主要国家的出口均保持较高的增速,特别是对越南的出口增长21.71%。

  五类产品进口总额达81.07%集中度高

  同类产品进口均价明显高于出口均价

  2014年,我国进口产业用纺织品4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89%。塑料涂层织物、非织造布、医疗卫生用纺织品、产业用玻纤制品、过滤用纺织品是我国主要的进口产品,进口额占总额的比重为81.07%,集中度非常高。前四类产品同时也是我国出口量较大的品种,但是同类产品进口均价明显高于出口均价。替代进口,缩小进出口产品之间的差价是今后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重要的努力方向。

  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是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主要进口来源地,占全部进口总额的比重为77.5%。在台湾地区的进口产品中,塑料涂层织物和玻纤制品的比重占75%。从日本、美国和德国的进口产品则以非织造布为主。

  重点领域

  亚非市场吸收性卫生用品需求量大

  传统非织造产品成本优势日趋下降

  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属于刚性需求,国内外市场需求都比较稳定。行业内骨干企业具有规模、成本优势,2014年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我国医用纺织品出口比重较高,国际市场对行业的发展影响比较大。2014年,我国出口医疗卫生用纺织品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4.46%。婴儿尿裤、妇女卫生巾等吸收性卫生用品是推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该类产品出口单价增长7.5%,数量增长20.52%,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吸收性卫生用品出口到亚洲和非洲市场的比重较大,这两个市场的人口数量特别大,卫生用品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未来我国在这些市场还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我国在非织造布防护服和药棉、纱布和绷带方面还是以传统产品为主,附加值不高,主要依靠成本优势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出口,议价能力不强,同时还受到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的竞争,而且发达国家的市场正在逐步饱和。如果要推动出口增长,我国需要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功能性敷料和高性能防护服的出口比重,逐步占领发达国家的中高端市场。

  汽车轻量化趋势提升纺织品消耗量

  整机厂商严格要求加大行业集中度

  2014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7.3%和6.9%,低于年初预期。受国际市场不振的影响,我国整车出口继续下降,同时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继续降低,加上部分重点城市采取限购政策,这些都对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影响到为其配套的交通工具用纺织品领域。尽管面临种种挑战,交通工具用纺织品生产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延长产业链条,仍使得行业保持10%左右的增速。

  长期看,我国汽车工业的增长前景还是比较可观。一方面是由于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家庭购买汽车;另一方面,新能源、轻量化是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纺织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大和成本低等优势,单辆汽车消耗的纺织品用量还会增长。同时,汽车整机厂商对配套企业的要求将更加严格,有实力的大企业将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会加大行业的集中化程度。

1  
阅读数量(29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