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解析:新百伦(New Blance)何以“跑”红中国市场?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25日

2014年是中国服装设计力量大放异彩的一年。“新中装”,这个集合了中国服装设计界智慧与力量的成果,让中国服装设计引来世界瞩目,更让中国服装设计师充满自豪与自信。

  时装发布方面,中国国际时装周领衔全国,而各个城市的时装周也纷至沓来,他们对时尚产业的重视,让设计师感到惊喜,也更接地气。

  渠道方面,2014年是中国服装设计师收获的一年。买手店、集合店占领一线、布局二三线,给本土设计师带来新的希望;而电商跨界设计师品牌,渠道新思潮不断涌现。

  2015年将是延续创新的一年,本土设计师在新的一年进行了怎样的思考?总结去年的经验与成就,他们又有怎样的发展计划?



第18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GIOIA PAN品牌设计总监:潘怡良

  “深思之后再前行”

  很多人说2015年将是务实发展的一年,展望未来,潘怡良也对国内各地的时装周提出了理性建议:“相比于国际时装周,国内时装周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我希望各大城市在举办时装周之余,能融入更多的销售和展示空间,让设计师来此不只是举办一场秀,还能得到其商业化的有力助推。”

  新的一年业已来到,商业运作也将是潘怡良今年工作的重头戏。在谈及当前热门的买手店模式时,潘怡良表示:“对处于发展初期的新锐设计师而言,大多会选择买手店的模式,待自己的产品线更多元及稳定后,能有一家完整的形象店也是必需的。买手店作为本土设计师品牌进军市场的第一块跳板,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让店内的设计师品牌及产品定位更有特色,品牌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与此同时设计师想要赢得未来,也要与店家的销售部门多做沟通,真正了解市场需求,而不是只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这样才能达到双赢。”

  当被问及2015年是否考虑电商模式时,潘怡良说:“电商平台成本确实相对低廉,但走不了高端也是事实。”她认为,未来设计师品牌如果没有量产的可能,就做不好电商。对电商模式而言,往往无尺寸的商品比有尺寸的商品销售速度更快,尺寸分类也对商品的量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设计师品牌要慎选电商。



2014年度最佳女装设计师、上海陈闻服装工作室艺术总监:陈闻

  “做中国最高端的牛仔品牌”

  迎接2015年,对于品牌未来的发展方向,陈闻表示:“去年的这些经历都让我愈加深信牛仔是一个国际化的时尚元素,我也希望d’nim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我的目标就是把d’nim打造成为中国最高端的牛仔品牌。”对于目前国内牛仔服饰的发展,陈闻直言不讳:虽然发展空间很广阔,但很多品牌的定位多是不高端、不时尚的,大家一提到牛仔首先想到的就是“大众廉价”。

  “但我一直觉得,无牛仔不时尚,牛仔不是简单的服装品类,而是代表了一种风格和艺术。比如,水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而牛仔就是科技、艺术与时尚的结合。”陈闻说。

  风格已经明确,为了完成与国际品牌比肩的高端目标,陈闻与他的团队比较了各种终端销售方式,并计划在2015年向高端百货发力。“今年1月下旬,我们将进驻北京燕莎,开两家店,随后计划在上海的高端百货内再开2到3家店。当然,d’nim中比较凸显风格的系列也会在买手店渠道有所展现。”陈闻说。

  今年2月,陈闻将前往法国南部继续他的采风之旅。陈闻告诉记者,南法正是d’nim 2015/16秋冬系列的灵感来源地,而艺术、科技、时尚三个关键词在贯穿了陈闻的2014系列作品后,将继续承启他的2015。



北京吉芬时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设计总监:谢锋

  “2015从心出发”

  近年来,高级定制服务成为很多类似吉芬这种高端品牌的不二选择。

  谢锋认为:“虽然市场下行,但消费者心中对高级定制品牌还是有较高的期许。而高级定制品牌2014年发展的核心就是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谢峰表示,吉芬高定服务是在现有VIP顾客的基础上,针对该类顾客的深层诉求,提炼出的更高层次的产品。吉芬正在尝试用这类产品体现VIP顾客的生活方式及特点。

  过去的一年间,很多买手店都有了较成熟的运作机制,为设计师品牌的商业化提供了诸多机会。在谢锋看来,2015年将是设计师品牌和买手店协同发展的一年,很多独立设计师将逐渐步入渠道发展的正轨。

  “买手店和独立设计师双方的目标始终应当是统一的。但目前,很多设计师并不擅长在市场运作中完整地表达自己独到的创意概念,而买手店目前所做的只是将设计师作品中适合商业化的单品进行销售,没能实现与设计师的有机互动。”谢锋说。

  未来如果设计师在创意时能够更多均衡买手店在组合货品时的考量标准,买手店能够将市场需求准确传达给设计师,那么设计师和买手店就能够达到一个新的合作高度,实现双赢。
2003年,New Balance进入中国市场,起初曾尝试用“跑步鞋”概念与消费者沟通,却发现反响平平,一度更是在中国市场销声匿迹。然而时隔数年,New Balance重新燃起战火,大街小巷人脚一双“NB”,几乎成为最受中国城市青年追捧的潮流运动品牌之一。那么,这款来自于美国的“慢跑鞋之王”究竟是如何在中国获得重生的呢?

  当跑步风潮袭来

  由于跑步这项运动受场地限制非常小、便于参与且成本较低,近年来,慢跑在中国国民运动方式改变的过程当中愈发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在百度指数中搜“慢跑”,每天的搜索人数从2011年的最高值496,到了2014年的最高值为1330,将近前者的3倍。NewBalance中国区总经理张鸿文对此解释说:“国外的经历显示,当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的时候,慢跑就会流行起来。而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速度只会让这个发展提前。”

  2011年,中国正迎来国民跑步的黄金时代,当时北京国际马拉松三万个的参赛名额在六天之内就被全部报满。因此,越来越炙热的跑步热潮增强了跑者对于跑步穿戴设备的需求,而自诞生以来就长期专注于跑步运动的New Balance当然不会放弃这难得的机会。因为慢跑,恰是这款“美国总统鞋”的标签。

  体育营销专家张庆指出,现如今的消费者往往在购买鞋子的过程中会寻求消费升级,他们不再简单满足于购买品牌的虚荣感,而是会更注重产品本身内在的品质,以及品牌在这个专业领域内的地位。

  “一个企业没有办法平均地分配力量。”张庆认为,和耐克、阿迪达斯试图在足球、篮球、跑步等品类全面出击相比,New Balance长期专注于跑步,令人在品牌的第一联想里,耐克指向了篮球、阿迪达斯指向足球,而New Balance则是天然的和跑步联系在一起。

  明星效应不一般

  近年来,你会发现如金秀贤、李孝利、余文乐、杨幂等多位明星对New Balance“情有独钟”,甚至会在《来自星星的你》、《春娇与志明》等影视剧中穿着New Balance鞋款入镜,这对品牌来说无疑是天然的市场催化剂。

  而恰巧也是此时,随着New Balance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的升温,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中国内地消费者的选择。着装趋势的变化——阔腿裤、直筒裤向打底裤、小脚裤、九分裤的演进使得New Balance这种易于搭配的鞋型变得更为流行。

  当下,在淘宝上搜索名人和文化效应都让穿新百伦演变为亚洲年轻人的潮流之举。而身边穿New Balance的年轻朋友也越来越多。

  根据FashionMag.com中文网的数据显示,New Balance增速最快的恰是这几年。其全球三年来实现快速增长,2011年增长14.6%,2012年增长12.2%,2013年增长14.2%。其2013年营业额已达26亿美元。2012年到2014年,New Balance在中国的店铺从573家扩张到1000余家,增幅达75%,且深入到二三线城市。
New Balance中国区产品经理彭余晖表示,在New Balance的两大鞋类分类——更注重跑步功能性的运动表现和设计更日常化的生活方式之间,生活方式的鞋款确实卖得比运动表现更好,因为大部分消费者购买跑鞋的目的不纯粹是跑步,跑步鞋的舒适程度,很适合人的日常穿着,被当做时尚单品来搭配。

  专注自身做跑鞋

  然而,对于“是明星和潮流引爆了New Balance”这一态度,New Balance中国区市场总监江畅却有不一样的解读,他认为,“潮流源自人群的主观喜好,是变化的、偶然的,也是可创造、可延续的。New Balance能够存续百年依靠的是超越潮流的东西。

  所以,New Balance全球CEO罗伯·马蒂尼坦言,New Balance仍将持续专注于在专业运动上的投入,尽可能地提升运动表现鞋款的销售。“我们大概将80%的品牌营销费用花在了跑步运动上。”

  2013年10月19日,New Balance在上海举行Color Run比赛,这是New Balance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跑程相对较短、只有5公里,主要用以吸引初级跑者的比赛,8月在北京举行时,吸引了超过2万人参与,而且比赛场次也在逐年增加,明年Color Run将从今年的2场增至5-8场。罗伯·马蒂尼还表示,品牌还会继续赞助大型跑步赛事,2014年马拉松的赞助商就是New Balance。

  同时,New Balance还在通过细分跑步鞋类型,深耕专业跑步市场。彭余晖表示,今年开始,他们还对跑步鞋进行了分类,从设计角度——主要是鞋底的设计——把运动表现的产品分成三条产品线:Run Fast(跑得快),Run Far(跑得远)和Run Fit(跑得舒适)。

  模式改造成转机

  张鸿文在接手New Balance中国区总经理一职时曾说:“New Balance在中国是被低估的品牌,我看到了一个有趣的挑战,类似于一种‘抄底’思维,挽救一家陷入低谷的品牌自然有成就感,但关键是从哪里开始。”

  张鸿文还记得刚履任的那段时间,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中国各地“巡店,砍掉New Balance在售的2/3的产品以保持陈列的规整。在余下的产品中,他又确立了New Balance在中国发展的“3+1”产品战略:即慢跑鞋系列、复古休闲慢跑系列、英美产系列以及童鞋,并将所有的市场营销和门店资源全部集中到这3条产品线上进行推广。

  在“3+1”减法模式的产品布局下,使得New Balance能够更加清晰地传递品牌信息,聚焦于支柱产品以加大宣传和沟通力度,强化形象和定位,向消费者沟通各自的卖点,打出知名度和喜好度。每一类商品仅仅宣传一个重点,避免过于复杂的商品信息干扰消费者选择。

  与此同时,New Balance在过去几年的几年间,在门店零售、培训、运营等层面都有努力提升,将New Balance中国的门店对不同产品线的包装和店内宣传生动化进行了升级,同时让产品的陈列方式更符合消费者购物的习惯。并和线上沟通进行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品牌体验。比如围绕《三原色》线上微电影的剧情,在门店实现和微电影主题和内容一致的陈列。通过向消费者传达更完整的故事,创造互动体验。

  正如江畅所言,New Balance并不是不知不觉就火了,而是因为近几年New Balance全球制定了清晰和聚焦的战略目标——向全球第三大运动品牌的目标迈进,并在策略规划、资源投入、产品创新、品牌建设、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推进,团队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罗伯·马蒂尼预测说,“New Balance在中国的发展非常强势。去年我们的销售额翻倍了,我希望今年会再翻一倍。十年之内,中国的运动鞋市场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1  
阅读数量(25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