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长江流域及沿海棉区棉花高效高产栽培技术系列(四)

来源:顺风棉花网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13日
适合长江流域及沿海棉区棉花高效高产栽培技术系列之四:

  棉花冠层设计高产栽培技术

  1、技术概述:

  根据沿海棉区9至10月份温光热资源丰富的特点,调整优化棉花传统栽培技术方案,创新以打顶、桃肥、封顶、治虫为核心的棉花冠层设计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主攻顶部成铃与铃重,提高成铃率,增产显著。2014年,该项目被申报了国家技术发明专利。

  2、适用范围:

  适合长江流域及沿海棉区。

  3、技术要点

  (1)打顶时间。

  传统打顶时间为7月底8月初(一般在立秋前3-5天),有“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说法,棉花单株果枝层数一般仅有16-18层。本技术把打顶适期延到立秋后3-5天,不迟于8月15日,可增加单株有效果枝3-4层,单株果枝达到20-22层。

  (2)桃肥施用。

  棉花传统栽培有“不施八月肥”的习惯思维,而8至9月份是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的时期,需要大量营养,如果这段时间缺肥,将影响上部果枝 伸展和棉铃充实,铃少铃小。足施8月长桃肥是保证棉花中上部成铃和提高单铃重的有效手段,一般亩用尿素20公斤左右,分两次使用,8月20日前结束。

  (3)化学封顶。

  传统的化学封顶是在打顶后3-5天,一次用缩节胺4-6克/亩重控,其结果往往造成棉花顶部果枝、果节伸展不开,果节短,叶片重叠,脱落增加。 本技术封顶采用在打顶前、打顶后分次化学轻控的方法,有利于顶部果枝、果节正常伸展,提高座桃率。一般在打顶前3-5天化控1次,打顶后3-5天和 8-10天各化控1次,每次缩节胺用量2-3克/亩。

  (4)治虫策略。

  传统的治虫方法只重视前期、中期治虫,而轻视后期治虫,一般在8月底至9月初就停止打药,造成顶部3-4层果枝为空枝。本技术将棉花治虫结束时间从8月底延长到9月底,确保顶部棉铃结得住,长得大,不受棉虫为害。


1  
阅读数量(59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