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4000平方米,这是今年1月正式开业的成都方所的面积。这一面积是国内第一家方所—广州方所的两倍。除了10万种图书、20万册书目外,成都方所延续了广州方所的混合经营之道,是一个涵盖阅读、生活、艺术、设计、时尚的文化体验馆。

为了实现方所创始人、广州例外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继鸿口中的“与城市化进程抢速度,构建城市的人文体系”,方所的扩张步伐正在加快。继成都之后,约2300平方米的重庆方所于3月底试营业,青岛、北京和上海将紧随其后。
方所扩张背后,例外那一张以服装为载体,融合文化、艺术、生活等元素而成的商业网络被迅速铺开。作为中国本土高端服装品牌,一直被视为“小众”的例外正在打破原有的界限。
“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例外又到了一个需要去进行调整的时期。而这一次要做的比2004年底的那一场调整要更加的系统和有难度。”广州例外服饰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
而对当下的国产服装品牌而言,轻线下重线上、轻实体重渠道,基本已是行业共识,例外热衷于大面积实体店的扩张之路看起来可谓异数。
尽管现在来看,例外的探索成效并没有显露。但可以肯定的是,例外亟需在玩转文化与商业间、小众与大众间寻找平衡,从而探索如何更好地自成一派。
对于国产服装品牌的发展模式来说,例外或许是一个样本。
与市场沟通意愿加深
大部分人认识“例外”,是从2013年“第一夫人”彭丽媛出访时的衣着开始的。事实上,自诞生之时,小众是例外身上的标签,而例外也成为了小众的代名词。
由于“第一夫人”的亲身展示,例外从高端小众走向大众焦点。两年以来,例外面临着一些变化,甚至自身正在尝试作出变化。当中国服装产业面临冲击和萎缩,例外如何继续在文化和商业间取得平衡?
在李宇看来,文化和商业两者并不矛盾,相反是可互动和互补的关系。
“例外不是简单地做衣服,衣服只是例外的一个载体,借助它我们和所有的消费者和非消费者互动,产生联系,让他们通过体验产品来接受例外在文化、人文等方面的主张。”李宇对记者说,“而通过商业的手段,我们可以集聚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去更好地实现这一点。”
记者了解到,每一年,例外都会有一个年度主题,用于为产品设计和企业管理提供大方向、大思路。今年迈入第19个年头的例外,年度主题取词“一味”,取词者正是李宇。
“今年提出‘一味’,是希望跟当代的思潮、文化艺术甚至是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去贴近,因为当代的东西很多元化,它是融合而没有间隔的。”
打破界限,将生活与艺术进行融合,是“一味”的核心。对于例外而言,要打破的则不仅是生活与艺术的界限。
“例外在过去那么多年一直在遵循的那套东西,发展到现在可能产生了一些局限性,它希望有新的尝试和突破,所以也变得更愿意和市场去沟通。”例外一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渠道探索
方所,是例外在商业运作上最重要的注脚。
2011年11月,毛继鸿在广州奢侈品店林立的商业中心太古汇推出方所。这家占地1800平方米,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混业经营为一体的终端业态,是例外渠道模式探索的产物。
实际上,这种探索早在2007年便已开始。当时,中国第一家“双面例外”店在云南昆明开业,是首创服装与图书相结合的零售模式。2008年11月,例外北京SOGO生态店开业,作为“双面例外”的升级版,这家命名为“状态”的生态店中,除了服装和图书,店面装修全部采用环保和回收材料,还散布着一些家居用品,构造一个与当代生活美学有关的生活空间。
“‘双面例外’、生态店和方所,它们在不同的阶段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前两者属于实验性的探索,是我们在城市做一种新的模式,而方所是集大成者。”李宇对记者说。
在实体书店普遍低迷的境况下,方所在开设之初并不被外界看好。而它所在的城市广州被认为是“文化沙漠”,因此方所也被笑称为“沙漠工程”。
3年过去,这个非典型书店却以图书年销量近60万册的成绩成为了中国民营书店的NO.1。
毛继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14年,例外与方所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方所的销售额增加了30%。广州方所售出的图书近60万册,客流量达250万。方所的三个创始团队成员之一廖美立则透露,广州方所最初设定的书籍类月销售额为150万,三年间一直在成长,如今已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书籍销售占全店营业额(包括书籍、美学产品、服饰、咖啡店)的35%。
“其实,广州方所经营一年半后我们就可以打平了。但只是在销售数据面上的打平,不代表整个经营体系打平。我们用了两年半才真正做到从经营数据和整个运营系统上面的盈亏平衡,包括前台和后台的投入产出。”毛继鸿说。
广州方所仅仅是一个开始。例外正在将这种跨界经营的模式推向全国。2015年1月,成都方所正式开业。立项与筹备长达两年之久的成都方所,位于商业步行街春熙路与著名佛教古寺大慈寺附近,远洋太古里商业区的地下一层,整个空间挑高近八米,总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3月16日,方所第三家店进驻重庆观音桥阳光世纪购物中心,开始试营业。
据李宇透露,方所的下一个进驻点是青岛,而在2017年,上海浦东将会有一个较大规模的旗舰店。“每一个城市的方所都会根据当地的特性来做一些不一样的变化,无论是在空间上、形态上、内容结构上,还是体量上都会有改变。这就好玩儿了,这是不界定的概念,以可能性作为前提。”
对于例外而言,方所所扮演的不仅是“文化平台”的角色。作为例外在渠道模式探索的产物,方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例外在渠道上的独立性和话语权。尽管已经开业的三家方所仍采取与地产开发商合作的模式,但这并不代表方所在未来完全独立的可能性为零。
“未来方所是可以独立的,变成真正的独立的渠道。方所不是纯粹为了例外,它是有它的轨迹的。”李宇对记者说。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