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第117届广交会: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采购商增多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5日
中国外贸“风向标”和“晴雨表”这两大标签可以追溯到广交会成立初期。当时我国企业出口平台单一,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广交会是他们与采购商接触、得到订单、实现出口创汇的唯一窗口。因此,广交会上的采购商人数基本可作为其后半年我国出口形势是“冷”是“热”的推断依据。
  但现在的情况已与之前大不相同。中国出口企业有了自己的网站,他们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积极参加海外展会以及国内行业性展会等,接触海外客户、推广自身产品的渠道日渐增多,对广交会发掘客源的依赖度则逐步降低。
  广交会的“风向标”作用依然明显。无论是第117届广交会展馆内的直观感受,还是参展商的一致反应,抑或是大会的统计数据,都显示出欧美客商人数明显减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采购商人数则增多。这不仅与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密切相关,也预示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贸易伙伴地理位置的转移。
  从产品结构上看,高科技含量、高品牌价值、高服务附加的优质商品正占据广交会“主战场”,而且市场需求一旦出现变化端倪,广交会展品随即会作出反应。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新型全地形自行车在本届广交会上的密集出现。“我们在去年年底就推出了系列产品,并初步培养了一些客户。”一位参展商告诉记者。
  “晴雨表”的概念在目前形势下恐怕需要商榷。广交会上采购商数量减少,一定代表着中国外贸会“变天”吗?
  “只能说,中国的出口告别了以往‘谁都能卖’、‘什么都能卖’、‘卖什么都赚钱’的时代,外贸企业开始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对手竞争,不得不在市场开发、产品技术和功能、服务跟进上多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好事儿。广交会上有的展位前人山人海,有的展位无人问津,反映的就是企业在应对我国外贸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方面的能力。”某省交易团负责人如此理解。
  “中国制造一路都在跨沟爬坎。”一位参加过30多届广交会的参展商感慨道,“但不管形势怎么变化,努力的企业总能找到出路。不能说过去那种不需要竞争的时代就是好时代,需要竞争的时代就是坏时代。”

1  
阅读数量(34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